新课标人教版3-1选修三31磁现象和磁场5内容摘要:
问题:电流强度与电压究竟有什么关系。 这可利用实验来研究。 欧姆定律 演示:如图,方法按 P46 演示方案进行 闭合 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记下触头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 电压表测得的是导体 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得的是通过导体 R的电流,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U/V I/A 把所得数据描绘在 UI直角坐标系中,确定 U和 I之间的函数关系。 分析:这些点所在的图线包不包括原点。 包括,因为当 U=0时,I=0。 这些点所在图线是一条什么图线。 过原点的斜直线。 即同一金属导体的 UI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把 R换成与之不同的 R,重复前面步骤,可得另一条不同的但过原点的斜直线。 结论:同一导体,不管电流、电压怎么样变化,电压跟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比值的物理意义就是 导体的电阻。 引出 ( 1)、导体的电阻 ①定义:导体两 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做这段导体的电阻。 ②公式: R=U/I(定义式) 说明: A、对于给定导体, R一定,不存在 R与 U成正比,与 I成反比的关系, R 只跟导体本身的性质有关 B、这个式子(定义)给出了测量电阻的方法 —— 伏安法。 C、电阻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③ 单位:欧姆,符号Ω,且 1Ω =1V/ A, 常用单位:Ω、 kΩ 、 MΩ 换算关系: 1kΩ =103Ω 1MΩ =103KΩ ( 2).欧姆定律 ①定律内容: 导体中电流强度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② 公式: I=U/R ③ 适应范围:一是部分电路,二是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 1)伏安特性曲线:用纵坐标表示电流 I,横坐标表示电压 U,这样画出的 IU 图象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 2)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 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曲线,即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的电学元件。 分组实验: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第 2 课时) 按 P48 实验要求进行,电路改为分压电路 分发方格纸,让学生把实验数据列表,并在坐标纸中建立坐标系后做出图象 要求至少测 6 个点以上 【说 一说】 P48 (三)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小结 (四)巩固新课: 复习课本内容 完成 P48 问题与练习:作业 3,练习 2。 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关问题。 2.进而利用电路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表改装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归纳、小结把知识系统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在学习中灵活变通和运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教学 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难点: 难点是电表的改装。 四、教学过程: ( 一 ) 复习上课时内容 要点:欧姆定律、电阻概念、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二)新课讲解 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先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 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的问题, 然后 让学生 自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串联和并联加以对比,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老师点拨: 一是要从理论上认识 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的不同, 引入电势来分析。 从而 让 学生体会到高中和初中的区别,也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 接受。 学生自己先推导有关结论,老师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并适当拓展) ( 1) 串联电路 ① 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 I=I1=I2=I3=„ ② 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1+U2+U3+„ ③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R=R1+R2+R3+„ ④ 电压分配: U1/R1=U2/R2 U1/R1=U/R ⑤ n个相同电池( E、 r)串联: En = nE rn = nr ( 2)并联电路 ①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U1=U2=U3=„ ② 电路中的总电流强度等于各支路电流强 度之和。 I=I1+I2+I3+„ ③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新课标人教版3-1选修三31磁现象和磁场5
相关推荐
磁场和导线中的电流不变,改变通电导线的长度。 结论:在通电导线的电流和磁场不变时,导线越长,导线所受的安培力就越大。 归纳: 公式: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 F=BIL B FIL 单位: 特斯拉 ( 特 T) 牛顿 /安 米 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 F跟电流 I和
精确的实验表明,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 垂直 时,它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既与导线的长度 L成正比,又与导线中的电流 I成正比,即与 I和 L的乘积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 F=BIL或 B=F/IL. 磁感应强度 定义: 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 I和导线长度 L的乘积 IL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 . 说明:如果导线很短很短, B就是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 . 意义:
、公式: B=F/IL 单位: 在 SI制中,其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国际符号是 T=1 mAN方向 : 磁感应强度是矢量,把某点的磁场方向定义为该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 对公式 B= F/ IL的几点说明 • 比值定义法 • 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小磁针 N极受力方向(不一定是指向,想想为什么。 )相同,但绝非电流的受力方向。 • 磁场中某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确定的,和小磁针
和电场是同一种物质 例 如图表示一个通电螺线管的纵截面, ABCDE在此纵截面内 5个位置上的小磁针是该螺线管通电前的指向,当螺线管通入如图所示 的电流时, 5个小磁针将怎样转动。 【 针对训练 】 磁场的基本特性: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都有 的作用。 磁现象的电本质:最早揭示磁现象电本质的假说是。 分子电流排列由无序变成有序称为 ,分子电流排列由有序变无序称为。
么仪器,采用什么样的电路图,原理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得到的大致 答案为 :由前面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 r+R) 可知 E=I( R+ r),或 E=U+ Ir,只需测出几组相应的数值便可得到,可以采用以下的电路图: [来源 :Zx x k .Co m] 这几种方法均可测量,今天我们这节课选择用 测量的这一种。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E=U+ Ir : 学生回答
r 短 四、注意 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应选用旧电池 旧电池的内阻较大,以使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应 选用安培表的外接法 U=0时的电流为短路电流 根据图象求 E、 r误差较小 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 , 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 ) A. 应选用旧的干电池作为被测电源 , 以使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比较明显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