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科版3-3选修三12分子的热运动1内容摘要:
更换不同种类液体,都不存在布朗运动。 ( 3)悬浮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颗粒大了,布朗运动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运动。 ( 4)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释布朗运动的原因 [来源 :学 .科 .网 ] ( 1)布朗运动不是由外界因 素影响产生的,所谓外界因素的影响,是指存在温度差、压强差、液体振动等等。 分层次地提问学生:若液体两端有温度差,液体是怎样传递热量的。 液体中的悬浮颗粒将做定向移动,还是无规则运动。 温度差这样的外界因素能产生布朗运动吗。 归纳总结学生回答,液体存在着温度差时,液体依靠对流传递热量,这样悬浮颗粒将随液体有定向移动。 但布朗运动对不同颗粒运动情况不相同,因此液体的温度差不可能产生布朗 运动。 又如液体的压强差或振动等都 只能使液体具有定向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定向移动不是布朗运动。 因此,推理得出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只能是液体内部造成的。 ( 2)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受到液体各个方向液体分子撞击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固体的微小悬浮颗粒,液体分子是看不到的,因为液体分子太小。 但液体中许许多多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不断地撞击微小悬浮颗粒,当微小颗粒足够小时,它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 如教科书上的插图所示。 在某一瞬间,微小颗粒在某个方向受到撞击作用强,它就沿着这个方向运动。 在下一瞬间,微小颗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它又向着另一个方向运动。 任一时刻微小颗粒所受的撞击在某一方向上占优势只能是偶然的,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在某一瞬间跟它相撞击的分子数越小。 布朗运动微粒大小在 106m数量级,液体分子大小在 1010m数量级,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就表现得越明显,因此。新课标教科版3-3选修三12分子的热运动1
相关推荐
说明 ( 1) 如果 r> r0分子势能随 r增大而增大, 这与弹簧拉伸相似 ;如果 r< r0,分子势能随 r减小而增大, 这与弹簧压缩相似 ; r=r0势能 最小 . ( 2) 一个物体的体积改变,分子势能也随改变,因此分子势能和它的体积有关。 分子势能 r r0 0 EP 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 1)洒在屋里的一点香水,很快就会在屋里的其他地方被闻到 ( 2)水和酒精混合后
≈ 弧长 =L θ sin θ ≈ θ ( k= mg L ) 结 论 在 摆角很小的情况下 ,摆球所受的回复力跟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即与位移方向相反),因此 单摆做简谐运动 一般 摆角 α 10 176。 三、单摆的周期 单摆振动的周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周期与振幅是否有关 ? 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是否有关 ? 周期与摆长是否有关 ? 周期与重力加速度是否有关 ? 演示 结
如图 1中弹簧拉伸, Ep增大。 从以上两种情况综合分析,分子间距离以 r0为数值基准, r不论减小或增大 ,分子势能都增大。 所以说,分子在平衡位置处是分子势能最低点。 如果分子间距离是无限远时,取分子势能为零值,分子间距离从无限远逐渐减少至 r0以前过程,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而且距离减少,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不断减小 ,其数值将比零还小为负值。 当分子间距离到达 r0以后再减小
工作电路.如下图所示。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当线圈 A中通电时,铁芯中产生磁场,吸引衔铁 B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动触点 D向下与 E接触,将工作电路接通,当线圈 A中电流为零时,电磁铁失去磁性,衔铁 B在弹簧作用下拉起,带动触点 D与 E分离,自动切断工作电路. 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天较亮时,光敏电阻 RG阻值较小,斯密特触发器输入端 A电势较低,则输出端 Y输出高电平,线圈中无电流
体都含有 NA个分子,其摩尔体积 Nmol可以认为是 NA个分子体积的总和。 m o l m o lAAVMvNN 如果把分子简化成球体,可进一步求出分子的直径 d 36 vd练习:课本 P5 3 微观量的估算方法 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的估算: 气体分子间的间隙不能忽略,设想气体分子平均分布,且每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设想成一个小立方体,据这一微观模型,气体分子间的距
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具有负温度系数 热敏电阻 RT关系示意图 ( 1)材料:半导体 R T o 减小 ( 2)特性: 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能够把 _____这个热学量转换成为 电阻 这个电学量 温度 •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音乐盒,要求: ( 1)打开盒盖时,音乐响; ( 2)合上盒盖时,音乐不响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能够把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