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科版3-3选修三44热力学第二定律1内容摘要:
事前我们让大家观察自家的电冰箱,请同学做简要的回答,教师 进行点拨。 然后,展示电冰箱模型给学生简要讲解 (多媒体课件 )。 [来源 :学 *科 *网 ] 这是因为电冰箱消耗了电能,对致冷系统做了功。 一旦切断电源,电冰箱就不能把其内部的热量传给外界的空气了。 相反,外界的热量会自发地传给电冰箱,使其温度逐渐升高。 【学生总结】热传导的方向性: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自发地从高 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要实现相反过程,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因而产生其他影 响或引起其他变化。 【板书】 结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表述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 老师讲解对定律的理解 :这里阐述的是热传递的方向性 .在这个表述中 ,“自发”二字指 的是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 ,不需要任何第三者的介入、不会对任何第三者产生任何影响 ,热量就能从一个物体传向另一个物体 .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 ,这个“自发”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指向低温物体的。 教师指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实质上就是: 热传递过程是不可逆的。 【设计意图】: 1. 联系学生熟悉的,身边的 生活现象,使知识的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存在于生活,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使情感成为学习动力。 2. 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在互动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知识,向学生学习活动要效益。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中的“自发”是定律表述的关键词,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深刻理解。 [来源 :学科网 ZXXK]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第二类永动机 ) 前面我们学习了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是什 么。 (违背了能量守恒),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呢。 分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00%。 [来源 :学 *科 *网 Z*X*X*K] [来源 :Zxx] 然后由各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进行思路点拨 100% 原因分析: [来源 :] 以内燃机为例,气缸中的气体得到燃烧时 产生的热量为 Q1,推动活塞做工 W,然后排出废气,同时把热量 Q2散发到大气中, 由能量守 恒定律可知: Q1 = W + Q2[来源 :学科网 ZXXK]。新课标教科版3-3选修三44热力学第二定律1
相关推荐
( p1, V1, T1)先等温并使其体积变为V2,压强随之变为 pc,此中间状态为( pc, V2, T1)再等容并使其温度变为 T2,则其压强一定变为 p2,则末状态( p2, V2, T2)。 第二种:从( p1; V1, T1)先等容并使其温度变为 T2,则压强随之变为 p′ c,此中间状态为( p′ c, V1,T2),再等温并使其体积变为 V2,则压强也一定变为 p2,也到末状态(
大气里温室气体 ( 二氧化碳 、 甲烷等 ) 含量增大而形成的。 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 ( 2) 酸雨:大气中酸性污染物质 , 如二氧化硫 、 二氧化碳 、 氢氧化物等 , 在降水过程中溶入雨水 , 使其成为酸雨。 煤炭中含有较多的硫 , 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等物质。 ( 3) 光化学烟
) A. 4倍 B. C. 16倍 D 0. 125倍 3.一个弹簧振子的周期是 ,它在 1s内通过 80cm的路程,其振幅为( ) A. 20cmB. 16cmC. 18cm D. 4cm B D 4.在 1min内 ,甲振动 30次 ,乙振动 75次 ,则 ( ) ,乙的周期为 2s,乙的周期为 ,乙的频率为 2Hz,乙的频率为 5.将一弹簧
量的定量关系,在物理学中叫做 热力学第一定律 . Δ U 物体内能的增加量 W 外界对物体做的功 Q 物体吸收的热量 返回 二、定律中各量的正、负号及含义 物理量 符号 意义 符号 意义 W + 外界对物体做功 - 物体对外界做功 Q + 物体吸收热量 - 物体放出热量 ΔU + 内能增加 - 内能减少 返回 三、应用 例题:一定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 105J的热量,内能增加了 105J。 问
2时,就要重新充气。 某厂每天要用 400L氧气(在 1atm下),一瓶氧气能用多少天( 1atm=10N/cm2)。 设 使用过程中温度不变。 【 分析 】这里的研究对象是瓶中的氧气。 由于它原有的压强( 1300N/cm2),使用后的压 强( 100N/cm2)、工厂应用时的压强( 10N/cm2)都不同,为了确定使用的天数,可把瓶中原有氧气和后来的氧气都转化为 1atm
如图 1中弹簧拉伸, Ep增大。 从以上两种情况综合分析,分子间距离以 r0为数值基准, r不论减小或增大 ,分子势能都增大。 所以说,分子在平衡位置处是分子势能最低点。 如果分子间距离是无限远时,取分子势能为零值,分子间距离从无限远逐渐减少至 r0以前过程,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而且距离减少,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不断减小 ,其数值将比零还小为负值。 当分子间距离到达 r0以后再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