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6-1遗传信息3内容摘要:
核糖 含氮碱基 磷酸 脱氧核苷 脱氧核苷酸 组成脱氧核苷酸的 碱基 : 胞嘧啶( C)胸腺嘧啶( T) 腺嘌呤( A)鸟嘌呤( G) 因此,脱氧核苷酸也有 4种 腺膘呤脱氧核苷酸 A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鸟瞟呤脱氧核苷酸 G T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1) DNA分子是由 两条链 组成的,这两条链成双螺旋结构 . (2) DNA分子中的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排列 在外侧 ,构成 基本骨架 ;碱基排列在内侧。 (3)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 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的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A(腺嘌呤 )一定与 T(胸腺嘧啶 )配对; G(鸟嘌呤 )一定与 C(胞嘧啶 )配对。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04奥运会激光绘制DNA双螺旋结构 北京中关村 你注意到了吗。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DNA分子的 特异性 就体现在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中。 多样性 稳定性 DNA分子的结构特性 1)多样性: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 在生物体内,一个最短 DNA分子也大约有 4000个碱基对,碱基对有: A— T、 T— A、 G— C、 C— G。 请同学们计算 DNA分子有多少种。 4 种 4000 2)特异性 : 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 DNA分子的特异性。 3) 稳定性 : 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有关 DNA中的碱基计算 两条链 不互补的碱基 之和相等。 两链中不互补的碱基和与两链碱基总数之比等于 50%( 1/2)。 A+G T+C 1 = A+C T+G 1 = ① 嘌呤 嘧啶 = 1 A+G A+T+G+C ② = 1 2 某双链 DNA分子的碱基中,鸟嘌呤占 30%,则 胸腺嘧啶为 _____ 一个 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占 20%,那么在含有 100个碱基对的 DNA分子中,胞嘧啶 应是 _____ 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 A=20。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6-1遗传信息3
相关推荐
别标记蛋白质和 DNA, 从而起到 区分蛋白质和 DNA的目的。 32 35 同位素标记的方法 用 32P标记 DNA, 35S标记蛋白质 同位素实验证明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子代 噬菌体 继续 培养 子代 噬菌体 继续 培养 噬菌体蛋白质 未进入 细菌 噬菌体 DNA进入 细菌 无 放射性 有 放射性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1 2 3 4 5 某科学家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并用同位素
代噬菌体的性状会与亲代噬菌体一致。 吸附: 噬菌体的尾丝吸附在细菌表面 注入: 噬菌体将 DNA注入细菌体内,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 复制、合成: 以细菌的 DNA为原料复制出噬菌体的 DNA,再指导合成噬菌体蛋白质(以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 组装: 将蛋白质和 DNA装配成子代噬菌体 释放: 细菌解体,子代噬菌体释放出 遗传物质特点 • 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 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具有连续性
基 构成一个密码子 起始密码 —— AUG; GUG 终止密码 —— UAA; UAG; UGA 43=64种 H、产物: F、 运载工具: tRNA 多肽链 ( 3) 总过程 DNA(遗传信息) mRNA (遗传密码、密码子) 蛋白质 转录 翻译 以 mRNA为模板,以 tRNA为 运载工具 ,以 氨基酸 为 原料 ,合成 多肽链 ,再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 蛋白质。 G、过程: 功能:
续循着这个恩路深入探讨,极力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起来。 根据各方面对 DNA研究的信息和他们的研究分析,沃森和克里克得出一个共识 :DNA是一种双链螺旋结构。 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发现。 沃森和克里克立即行动,马上在实验室中联手搭建 DNA双螺旋模型。 从 1953年 2月 22日起奋战,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终于在 3月 7日,将他们想像中的美丽无比的DNA模型搭建成功。 沃森
素的反应 10 10 10 10 10 10 2 4 6 8 生长素浓度 (mol/l)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曲线 AB段表示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B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C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 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芽的生长效应是 _______ 随生长素浓度升高 ,对茎生长
科学家的实验思路: 发现胚芽鞘的向光性 → 为什么会有向光性 (观察) (发现问题) → 可能和胚芽鞘尖端有关 → 切除尖端 → (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 结果不生长也不弯曲 → 证明和尖端有关 (验证假说) (分析得出结论) 简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初步掌握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知道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以及分布和运输特点 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并理解生长素作用 具有两重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