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知其不可而为之3内容摘要:

人之徒即指世上的人,人群。 • 孔子派子路去问过河的渡口,子路得到的却是人生渡口的指 点,所谓“指点迷津”。 至于过河的渡口在哪里,长沮、桀溺根本 就没有说,反倒是长沮讽刺说,既然是鲁国的孔丘,那他应该知 道渡口在哪里啊。 这段记载读起来很有点寓言的味道。 • 到底是谁来指点谁的迷津。 按照桀溺的看法,天下大乱,整个世界都像滔滔洪水泛滥一 样,谁能档得住呢。 谁又能治理好这种泛滥,像传说之中的大禹 王一样,使天下重归太平呢。 没有。 所以,孔子和子路等人的奔 走救世是徒劳无益的。 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是,既然不 能救世,那我们怎么办呢。 要么就随波逐流,大家一起混日子,得 过且过。 这是长沮、桀溺们反对的,其实也是孔子们反对的。 • 要 么就避开那些坏人而寻求治理天下、拯救世道的好人。 这是孔子 的观点,所以他带领学生离开鲁国而奔走天下,即便是“累累职 丧家之犬,也绝不后悔,甚至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但这也是长 沮、桀溺们所反对的。 因为,在他们看来,举世皆浊,你在哪里 去寻找净土呢。 世人皆醉,你在哪里去寻求清醒的人呢。 所以,与 其避人,不如避世,连整个浊世都避开了,隐居于山林之中去与 鸟兽同群,管它世道变成什么样子,这就是长沮、桀溺们的观点, 说到底是隐士的哲学。 • 从理论上说,长沮、梁溺们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 所以,说 他们在指眯孔子、子路的迷津也无不可。 就连孔子听了他们话 后,不也怅惘不已而有所感慨吗。 • 但从实践上说,我们就不能不认为孔子的话也有道理了。 事 实上,避开整个世道而与鸟兽同群办得到吗。 人毕竟不可以都去 做“狼人”啊。 正如孔子所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徒 与而谁与。 ”作为一个人,不和人打交道而完全隐居是不可能的。 就是长沮、桀溺,不也并没有在山林之中去与飞禽走兽同群,而 还在耕田种地,食人间烟火吗。 何况,他们不仅耕田种地,而且 还“耦而耕”,二人并肩操作,也离不开人与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