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5-4细胞识别和免疫13内容摘要: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识别抗原) 记忆 B细胞 浆细胞 产生抗体 1)体液免疫 0 7 14 21 28 35 血液中。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5-4细胞识别和免疫13
相关推荐
膜 • 功能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 ) 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 A 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 ) 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和抗原 D、巨噬细胞 D 下列物质 不属于抗原 的是 ( C) 下列哪一项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形成痰而排出体外
糖尿病 分泌不足 : 分泌过多 : 低血糖 内分泌部 外分泌部 胰液 分泌 胰腺 典型症状 糖尿 几种重要的激素的调节作用 分泌腺体: 生理作用: 性腺 男: 女: 睾丸 卵巢 男女 ; 分泌雄性激素 分泌雌性激素。 生殖器官生长和发育激发并
长素。 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在向光侧和背光侧 分布不均匀 造成的。 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 ,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1934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一种化学物质 吲哚乙酸 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混有吲哚乙酸的琼脂块与温特实验中的琼脂块具有相同的作用 直到 1942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 并证实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 (I A
其 快 速和 强 大。 抗体数量 初次免疫反应 二次免疫反应 时间 B细胞的二次免疫 思 考 为什么注射了某种疫苗之后人体就能在很多年中避免此种疾病地感染。 为什么人们对流感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不能终身免疫。 T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免疫过程 (细胞免疫 ) ★ T细胞率领的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针对的 对象 是:寄生的原生动物;细胞内寄生的细菌、病毒;外来细胞团块等。
—肌肉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分为眼肌型和全身型。 眼肌是重症肌无力最易受累的肌群, 80%以上的眼肌型患者在发病 1年内可发展成全身型肌无力,表现为全身肌肉受累,活动受限,如讲话无力,吞咽困难等,部分患者最终因呼吸肌受累而死亡。 病因: 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使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功能受损。 重症肌无力 眼睑下垂伴咀嚼 吞咽障碍,语音不清 正常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 “泡泡儿 ”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 多种病原体 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 非特异性免疫 ,又称 先天性免疫。 三、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 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和清除作用具有特殊的选择性,也就是说,每一种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和结合一种抗原,并引起免疫反应。 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主要是 B淋巴细胞 和 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