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基于at89s52的直流数字电压表设计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通断,进而控制量程的选择,译码器是用来根据量程的控制信号指示量程的位置的。 由此,实现了量程的自动选择。 组成框图如下图 2: 5 系统总图及程序 见附图。 模拟比较器 Ui 超出基准 不足基准 量程开关 量程寄存器 CP+ CP 译码器 最高位 最低位 17 结束语 由于使用的是高效单片机作为核心的测量系统,以及灵敏度和精度较高的 A/D转换器,使本直流电压表具有精度高、灵敏度强、性能可靠、电路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加上经过优化的程序,使其有很高的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自美 . 电子线路设计 *实验 *测试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 张友德等 . 单片微型机原理、应用和实验 .电子工业出版社 . [3] 吴经国等 .单片机应用技术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4] 李群芳 .单片机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 [5] 阉石 .数字电子技术基 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 [6] 黄智伟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 [7] 周立功 .单片机实验与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8]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汇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18 附件 目 录 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管理规定 (2020 年 11 月修订 )„„„„ „„„„ 1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格式和打印要求„„„„„„„„„„„„„ 17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封面及表格 „„„„„„„ „„„„„„„„ 27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指导教师职责„„„„„„„„„„„„„„ 47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管理人员职责„„„„„„„„„„„„„„ 50 大学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评选的有关规定„„„„„„„„„„„„„ 51 大学关于本科生到校外做毕业论文(设计) 的有关规定„„„„„„„„„„„„„„„ 561 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管理规定 二○一 三 年十 一 月修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 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为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高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我校对全校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是各学院开展毕业论文管理和学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 一、指导思想 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学术论文性质, 是学生科2 研能力与学识水平的体现。 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内容上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所规定的“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水平要求,在形式上应当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 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写作中,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实现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组织管理 毕业论文(设计) 的管理采取学院具体负责,教务处宏观指导的体制,实行在主管教学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和各学院共同管理和组织实施的校、院二级管理。 1. 教务处负责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对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遴选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和天津市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2. 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意见和学校的总体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3 需要,制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并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查。 3. 学院应当成立毕业论文(设计 )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学院领导任组长,负责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在领导小组下指定专人负责,按照《管理人员职责》要求,为学生协调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和答辩时间,安排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学习和课程。 4. 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阶段,学校和学院应当为学生提供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验的条件。 三、时间要求 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间不得少于 12 周。 在第七学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动员、选题、导师确定、文献查阅 等工作。 在第八学期集中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的实验(调研)、撰写 、 答辩等 环节。 四、过程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要经过选题、调研与收集资料、实验、编写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定稿等若干阶段。 为使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素养,在毕业论文4 (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各学院应当召开由毕业班学生和指导教师参加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布置会,具体说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注意事项、要求和评分规定,并举办关于 科学道德、 学术论文写作 方法、学术引用规范等方面 的专题讲座。 指导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分阶段、逐层次地 培养 学生 的 论文写作 能 力 和创新能力。 (一)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求 1. 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所学专业进行选题。 不得跨专业选题,但鼓励学生选择以本专业为主的交叉学科课题。 2. 具 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具 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 3. 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4. 鼓励各学院采取开题报告形式审核、确定全体学生的选题。 各专业必须选拔 510 名学生面向整个专业学生举行示范性开题报告。 学生可选择指导教师提供的题目,也可自选题目。 题目确定后,应填写《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核表》,并须经导 师和学院主管领导批准。 在论文写作和进行设计过程中需对题目进行修改的,应填写《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变更 表》,并须经导师和学院主管领导批准。 5 5. 学生选题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 若二人(或 二人 以上)合作课题,毕业论文(设计)必须分开撰写,在 毕业 论文(设计)中 要 重点阐述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并明确说明本人在课题研究中所完成的内容对整个课题的贡献。 攻读双学位的学生应根据所修专业撰写两篇不同 的毕业 论文(设计),不得一文两用。 (二)资料收集与科学实验 占有丰富详实的资料和数据是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的基础。 学生 在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应广泛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科学实验,了解理论界对自己拟研究问题的研究状况,避免低水平重复性工作,防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收集资料和进行科学实验过程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各种收集资料和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书目和实验条件。 (三)编写提纲和撰写毕业论文(设计) 各学院应根据本专业特点安排编写提纲和撰写论文的时间。 学生应主动找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每周至少一次,总次数不少于 10 次。 学生如不能按照时间规定完成编写提纲和撰写论文各环节,而直接 提交论文(设计),不能参加论文(设计)答辩,不能获得相应学分。 6 (四)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检查 指导教师应按学校要求对学生进行定期指导,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进度、质量、出勤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实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五、质量要求 1. 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 具 有高度的概括性,且简明、易读,字数一般应在 20 字以内。 英文题目要与中文题目相对应,词汇、语法使用准确。 2. 中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论文(设计)所研究的内容、目的、方法、结论、主 要成果和特色,字数一般应在 200 至 300 字之间。 中文摘要语言力求精练,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词汇和语法必须使用正确。 3. 关键词 关键词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 论文 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 论文的关键词 应 是 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 ,一般为 3— 5个。 4. 正文 7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应有前言和文献综述,前言说明论文(设计)的工作目的(背景),并引出课题;文献综述要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简要评述,并介绍毕业论文(设计)中的研究工作设想、方法 等内容。 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学生工作量,文科类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字数一般不应少于 10000字。 对于外语类毕业论文原则上要用所学的第一外语撰写,毕业论文的篇幅不得低于 5000 个外文单词。 理科类 毕业 论文 (设计) 应根据学科特点做出具体要求,其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字数一般不应少于 8000字(包括图表在内,附录除外 )。 对于个别基础学科纯理论研究型专业,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应少于 6000字。 工科类 毕业 论文(设计)字数一般不少于 12020字。 论文要求内容充实,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有独 立的观点和见解,有一定的创新性,文字准确流畅。 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涉及的 实验数据和 计算内容要求准确,引用他人观点、 实验数据、 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注明出处。 与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相关的科研、调研、设计、开发等工作是同研究生或其他本科生合作完成的,需写明分8 工。 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论文创作中引用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视论文写作实际需要而定,原则上要求参考文献不少于 10 篇,其中外文文献 2 篇以上,全部在正文中被引用。 鼓励学生引用近五年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六、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 )的格式要符合学校的统一要求(详见附件 1) ,不按要求排版、打印的不能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不能参加校级优秀 毕业 论文(设计)评选。 七、答辩及评分要求 (一) 答辩要求 1.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应安排在第八学期1416 教学周进行,各学院不得提前进行答辩工作,以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各学院需提前一周将答辩时间安排提交教务处。 2. 学院成立由 3至 5 名教师组成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其中设主席 1 名(本人指导的学生答辩时,不得担任主席),秘书 1 名(不得由学生担任)。 3. 答 辩时,答辩委员会主席应要求参加答辩 的 学9 生准备发言提纲,先由学生对其工作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回答委员会提出的问题,答辩时间一般为 15 至20 分钟。 答辩秘书负责如实记录答辩委员会提问和学生作答的具体内容。 4. 答辩后,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从研究(设计)内容、工作量、论文(设计)质量和答辩情况等方面做出评价并评定成绩,填写《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及打分表》。 5. 参评校级优秀 毕业 论文(设计)的答辩,按照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要求执行。 (二)评分要求 1. 指导教师应根据《大学本科毕业论 文(设计)评分标准》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逐项打分,并给出毕业论文(设计)总分,同时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语及打分表》,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工作量、工作态度、完成质量、创新性、应用性、存在的不足等情况做出综合评价。 2. 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论文内容及答辩情况,参考指导教师对论文(设计)的打分及评价意见,并根据《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给出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同时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及打分表》。 10 3. 答辩委员会变更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时,应在《本科毕业论 文(设计)答辩记录及打分表》的备注栏中详细说明变更理 由 ,并由该委员会全体委员签字。 4.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应呈正态分布, 90 分及 以上为优、 8089 分为良、 7079 分为中、 6069 分为及格、 60 分以下为不及格,其中 被 评为优的论文(设计)篇数不得超过 毕业论文(设计) 总 篇 数的 30%。 5. 毕业论文(设计)应独立完成。 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0 分计,并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予以相应处分。 八、“查重”要求 1. 各学院应在 5月初, 按教务处规定比例 抽取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查重 ”检测; 有条件的学院可申请全面“查重”检测; 答辩委员会成员在 毕业 论文(设计) 评阅期间,可将有疑义的毕业论文(设计)提交学院教学办公室进行“查重”检测;学院需对推荐参加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审的 毕业 论文 (设计) 进行“查重”检测。 2. 文字复制比 (包括引用文献和本人文献部分)达到 20%及以上的,“查重”结果首先交由指导教师复核认定,有异议的需填写《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1 “查重”结果认定表》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查重”结果和指导教师复核认定材料交学院学术委员会进行最终认定。 经认定: (1) 存在严重 学术不 端 行为的,取消答辩资格,毕业论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