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内容摘要:
会更多的出现,而单片机和智能理论的结合,将来不但更多的改进现行智能温度测量与控制电器,而且将会产生全新的智能温度测量与控制电器。 3 总体设计 系统硬件框图 本系统由单片机 AT89C5温度检测电路、键盘显示及报警电路、时钟电路、温度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 系统中采用了 新型 元 件,功能强、精度高、硬件电路简单。 本文是基于先进的单片机控制技术,在低耗能下可实现对炉温的精确控制。 该系统具体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单片机定时对炉温进行检测,经 A/ D 转换后得到相应的数字量,送到计算机,计算机依据给定的控制规则算法进行判断和运算,得到应有的控制量去控制加热系统,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选用 AT89C51 单片机实现。 技术指标: (1)控制温度可设定; (2)精度为177。 2℃ ; (3)实时显示被测温度; (4)故障报警。 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如图 1所示。 计算机通过程序实现对被控对象 电热炉的 控制。 图 1 温度控制器的硬件框图 计算机输出脉冲触发电路,通过过零触发电路去驱动双向可控硅,从而控制电阻炉的加温电阻的功率,这就是后向通道。 同时,由测温传感器测量出电阻炉的温度,经温度检测变换后,转换为数字量反馈给计算机,形成前向通道,并使系统构成闭环。 本系统主要完成数据采集、温度显示、炉温控制、故障检测以及报警功能,智能控制器由单片机完成,采用规则 自寻优的控制算法进行过程控制。 加热炉采用双向可控硅控制,由单片机输出通断率控制信号,产生可控硅的过零触发脉冲。 . AT89C51 键盘 故障检测 报警电路 数码显示 双向可控硅 固态继电器 加热炉 传感器 集成温度检测 PC上位机 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 AT89C51 单片机简介 AT89C51 单片机的基本组成 在一小块芯片上,集成了一个微型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即 AT89C51 单片机芯片内包括: ( 1)一个 8 位的微处理器( CPU)。 ( 2)片内 256 字节数据存储器 RAM/SFR,用以存放可以读 /写的数据,如运算的中间结果、最终结果以及欲显示的数据等。 ( 3)片内 4KB 程序存储器 Flash ROM,用以存放程序、一些原始数据和表 格。 ( 4) 4 个 8 位并行 I/O 端口 P0P3,每个端口既可以用作输入,也可以用作输出。 ( 5)两个 16 位的定时器 /计数器,每个定时器 /计数器都可以设置成计数方式。 ( 6)具有 5 个中断源、两个中断优先级的中断控制系统。 ( 7)一个全双工 UART 的串行 I/O 口,用于实现单片机之间或单片机与 PC 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 8)片内振荡器和时钟产生电路,但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需要外接。 ( 9)具有节电工作方式,即休闲方式和掉电方式。 以上各个部分通过片内八位数据总线相连接。 [3] AT89C51 单片机引脚及其功 能 如图 2所示为单片机 AT89C51 的引脚图。 图 2 单片机 AT89C51的引脚图 ( 1) XTAL1( 19 脚):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 ( 2) XTAL2( 18 脚):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 3) RST( 9 脚):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工作时, RST 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 4) P0 口( 39~ 32脚): P0口是一个漏极开路的 8位准双向 I/O 端口。 作为漏极开路的输出端口,每位能驱动 8 个 LS 型 TTL 负载。 当 P0口作为输入口使用时,应先向口锁存器写入全 1,此时 P0 口的全部引脚浮空,可作为高阻抗输入。 ( 5) P3 口( 10~ 17脚): P3 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 8位双向 I/O多功能口。 P3 口输出缓冲器可驱动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 P3 口写入 “1” 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入端口,此时,被外部拉低的 P3 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流。 当 CPU不对 P3 口进行 SFR 寻址访问时,即用作第二功能输出 /输入线时,由内部硬件使锁存器Q置 1。 用作第二功能时如表 1 所示。 整个 PEROM 阵列和三个锁定位的电擦除可通过正确的控制信号组合,并保持 ALE 管脚处低电平 10ms 来完成。 在芯片 擦除操作中,代码陈列全被写“ 1”且在任何非空存储字节被重复编程以前,该操作必须被执行。 此外, AT89C51 设有稳态逻辑,可以在低到零频率的条件下静态逻辑,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掉电模式。 在闲置模式下, CPU 停止工作。 但 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和中断系统仍在工作。 在掉电模式下,保存 RAM 的内容并且冻结振荡器,禁止所用其他芯片功能,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为止。 [45] 表 1 P3口与第二功能表 端口引脚 第二功能 RXD(串行输入口) TXD (串行输出口 ) INT0(外中断 0) INT1(外中断 1) T0(定时器 /计数器 0) T1(定时器 /计数器 1)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6 3 系统各模块硬件电路图设计 温度检测电路 本系统采用的 K型(镍铬 镍硅)热电偶,其可测量 1312℃以内的温度,其线性度较好,而且价格便宜。 K 型热电偶的输出是毫伏级电压信号,最终要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与 CPU 通信。 传统的温度检测电路采用“传感器 滤波器 放大器 冷端补偿 线性化处理 A/D 转换”模式,转换 环节多、电路复杂、精度低。 在本系统中,采用的是高精度的集成芯片 MAX6675 来完成“热电偶电势 温度”的转换,不需外围电路、 I/O接线简单、精度高、成本低。 MAX6675 是 MAXIM 公司开发的 K 型热电偶转换器,集成了滤波器、放大器等,并带有热电偶断线检测电路,自带冷端补偿,能将 K 型热电偶输出的电势直接转换成 12 位数字量,分辨率 ℃。 温度数据通过 SPI 端口输出给单片机,其冷端补偿的范围是20℃ —— 80℃,测量范围是 0—— ℃。 表 2为 MAX6675 的引脚功能图。 [67] 表 2 MAX6675 的引脚功能图 引脚号 名称 功能 1 GND 接地端 2 T 热电偶负极 (使用时接地 ) 3 T+ 热电偶正极 4 VCC 电源端 5 SCK 串行时种输入端 6 CS 片选信号 7 SO 数据串行输入端 8 NC 悬空不用 图 2为系统的温度检测电路。 当 为低电平且 口产生时钟脉冲时, MAX6675的 SO脚输出转换数据。 在每一个脉冲信号的下降沿输出一个数据, 16个脉冲信号完成一串完整的数据输出,先输出高电位 D15,最后输出的是低电位 D0, D14D3为相应的温度转换数据。 当 为高电平时, MAX6675 开始进行新的温度转换。 在应用 MAX6675时,应该注意将其布置在远离其它 I/O 芯片的地方,以降低电源噪声的影响; MAX6675的 T端必须接地,而且和该芯片的电源地都是模拟地,不要和数字地混淆而影响芯片读数的准确性。 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7 图 2 温度检测电路图 LED 显示电路图 本系统采用 4 个共阴极 LED 数码管及驱动芯片 MC1449 74HC139 共同构成显示电路。 MC14495 是 BCD— 7段十六进制锁存译码驱动芯片。 — 用于输出段码, 控制 24译码器的使能端,低电平有效; — 为位选码输出。 工作中,在需要改变显示数据时,单片机才通过 P0 口送出相应的数据,平时不需要刷新。 如下图 3为 LED显示电路图。 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8 图 3 LED显示电路图 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9 图 3中给出了四位共阴性数码管的静态显示应用电路。 本系统中采用静态显示方式。 静态显示器就是当显示器显示某个字符时,相应的段(发光二极管 )恒定地导通或截止,直到显示另一个字符为止。 例如, 7 段显示器的 a, b, c段恒定。基于单片机的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相关推荐
“1010”;另外, “*”,“”字号码, MT8870 输出的 8421 码分别为 “1011”和 “1100”。 有些技术资料会出现错误,包括比较权威的手册,所以在 本次 实验中,记录下测量的每一组数据后,才把这些数据应用于程序当中。 为了使单片机 AT89C51 获取有效数据, MT8870的 STD 有效端经反相后接 CPU 的 INT0 引脚。 当 MT8870 获取有效双音多频信号后
分频接至 ADC0809 的 CLK端。 接 ADC0809 的启动控制输入端口 STAR 和地址锁存控制信号端口 ALE, 、 分别连接 ADC0809 的输出允许控制端口 OE、转换结束信号脉冲输出端口。 , 口连接串口通信模块。 其原理图如图 : 9 西华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图 中央控制器原理图 量程自动 转换模块 量程自动转换电路框图如图 4所示.被测量程判断器判断出被测量的范围
ay1ms(500)。 break。 } } } 音 乐播放 程序 流程图 开 始创 建 新 的 频 率 表计 算 歌 曲 长 度读 音 符根 据 音 符 对 应 求 出发 音 长 度蜂 鸣 器 发 声判 断 音 符 是 否 读 完或 暂 停 键 是 否 按 下否蜂 鸣 器 停 止 发 音结 束是 14 图 9 音乐播放程序流程图 音乐播放程序 void Play(unsigned char
子的饱和截止模式下,效率非常高; H型电路保证了可以简单地实现转速和方向的控制;电子开关的速度很快,稳定性 也极佳,是一种广泛采用的 PWM 调速技术。 我们采用了定频调宽方式,因为采用这种方式,电动机在运转时比较稳定;并且在采用单片机产生 PWM 脉冲的软件实现上比较方便。 且对于直流电机,采用软件延时所产生的定时误差在允许范围。 K1 K2A+VCCVCC 图 21 PWM 波调速电路
PWM 输出在每个周期开始时总是高电平,除非输出保持恒定低电平。 双边沿控制 PWM 输出可在一个周期内的任何位置产生边沿,这样可同时产生正脉冲和负脉冲。 双边沿控制的 PWM 输出可编程为正脉冲或负脉冲,输出规则为: ( 1) 在一个 PWM 周期结束 时 (与下一个 PWM 周期的开始重合的时间点 ),使用下一个 PWM 周期的匹配值,例外如规则 ( 3) ; ( 2) 等于 0 或当前
之间的联系方框图如图 24所示。 程 序 存 储 器M C S 5 1 核特 殊 功 能寄 存 器并 行 和 串 行 接 口定 时 / 计 数 器中 断 管 理监 视 定 时 器 等其 他 外 围 器 件 图 24 特殊功能寄存器( SFR)工作框图 Special function registers( SFR) working di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