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中考文言文阅读(25)《隆中对》ppt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二十五、隆中对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写诸葛亮的大志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 ;时人莫之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 州平,烈之子也。 1. 词语解释( 1)隆中 对 对:( 2)时人莫 之许 也 之:许:( 3)谓为 信然 信然:对话指代“自比管仲、乐毅”这件事承认、同意确实这样2. 句子翻译每自比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 3. 句子朗读节奏( 1)琅邪诸葛亮 寓居 襄阳隆中( 2)惟 颍川徐庶与崔州平 谓为信然/(他)平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然而当时的人,对他并不认可。 第二部分 写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 徽曰 2、:“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 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备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 词语解释( 1)备问 为 谁 为:( 2)备 器 之 器:( 3)此人可 就 见 就:( 4)不可屈 致 也 致:( 5)将军宜 枉 驾 顾 之 枉:顾:2. 句子翻译( 1)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是器重招致,引来委屈看望靠近 ,前去一般知识分子和庸俗之辈,怎么能认清当今政治形势,能认清政治形势的只有俊杰。 (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3、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 文章理解徐庶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写这段有什么作用。 这位先生,您应该去拜访他,不可委屈让他来,将军应当委屈自己的车马去看望他。 在徐庶看来,诸葛亮是非凡奇才,“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是“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写“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第三部分 隆中对答备由是诣( ,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奸臣窃命,孤不度( 量力,欲信( 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4、荆州北据汉沔( 利尽南海,东连吴会( 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 所以资将军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 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 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备曰:“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1. 词语解释( 1)备由是 诣 亮 诣 :( 2) 凡 三往 凡:( 3)因 屏 人曰 屏:( 4)汉室 倾颓 倾颓:( 5)欲 信 大义于天下 信:( 6)遂 用猖蹶 用:猖 5、蹶:( 7)然志犹未 已 已:( 8) 挟 天子而令诸侯 挟:前去总共衰败通“伸”,伸张同“猖獗”,颠覆,失败隔开停止挟持,控制因,因而( 9)此 诚 不可与争锋 诚:( 10) 国 险而民 附 国:附:( 11)此可与 为 援而不可图也 为:( 12) 利尽 南海 利:尽:( 13)此 殆 天所以 资 将军也 殆:资:( 14)刘璋 暗弱 暗弱:地势差不多,大约归附全部取得物资作为愚昧懦弱资助,给予实在,确实( 15)民 殷 国富而不知 存恤 殷:存恤:( 16)将军既帝室之 胄 胄:( 17)保其 岩阻 岩阻:( 18) 抚和 戎越 抚:和:2. 句子翻译( 1)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6、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安抚和睦后代爱 惜殷实,富裕(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 3)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4)挟天子而令诸侯。 我不考虑我的品德不够,力量不足,只望向天下伸张大义。 然而雄心壮志一如往昔,您有什么好主意。 刘备因为这个原故到诸葛亮那里拜访了三次,才得以相见。 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 5)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 6)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 7)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地势险要而且百姓归附(他),贤能的人才都为他所用。 百姓富庶,国家财力雄厚,可是刘璋不知道珍惜,智谋才能人士,希望得到英明的君王。 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 3. 句子朗读节奏( 1)欲 7、信大义 于天下( 2)此 可与为援 而不可图也/ / /4. 文意理解( 1)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 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曹操:孙权:荆州、益州:戎越: 抚和夺取、占领(跨有)可以为援(结好)此诚不可与争锋( 2)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任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 用文中原话回答 )( 3)刘备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写出“善”的内涵。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善”是对诸葛亮对策的高度评价;对诸葛亮的由衷敬佩;请诸葛亮出山的坚定决心;对兴汉事业的必胜信念。 【全文中心】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写诸葛亮能 8、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确定蜀汉建国的策略,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文意理解】1. 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战略方针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主要敌人和盟友是谁。 当时最主要的军事行动的依据是什么。 全文理解最终目标:成霸业,兴汉室。 主要敌人:曹操。 主要盟友:孙权。 依据:对刘备而言,曹操势力强大,不可争锋。 孙权根基深厚,占有地利人和,一时无法战胜,却是可以联合借助的力量。 除此之外,当时的天下,就剩下荆州和益州了。 这两地地理条件优越而统治者无能,是有地利而无人和;而刘备有人和却无地利,正可发挥人和,占有地利,“外观时变”,一旦时机成熟,则大事可成。 2. 9、刘备从司马徽口中已知孔明是奇才,却为什么不早用之。 原因有三:第一,在司马徽举荐之前,诸葛亮只是“自比管仲、乐毅”,而“时人莫之许也”。 第二,司马徽的举荐只是一面之词,还没有得到别人(如徐庶)的证实。 第三,当时诸葛亮才二十六七岁,还很年轻。 更重要的是,他在政治、军事上还没有建树,他的“奇才”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重用人才,是关系到事业成败的大事,因此刘备不敢贸然用之。 3. 从哪几处细节可看出,诸葛亮有点高傲自负。 主要有三处:“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釐题演练1. 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识 10、时务者 /在乎俊杰 B. 将军 /岂愿见之乎C. 备 /由是诣亮 D. 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解析】 殷国富”是并列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故正确朗读停顿划分是:民殷国富 /而不知存恤。 对下列标色的词语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 )A. 备由是 诣 亮(告诉)B. 此人可 就 见(靠近,前去)C. 欲 信 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D. 利 尽南海(物资)【解析】 ”在此处应译为“前去,到”。 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 ( )A. 此可与为援 而 不可图也B. 国险 而 民附C. 而 智术浅短D. 民殷国富 而 不知存恤【解析】 B 项的“而”表递进,可译为“并且”; A、C、 ”均表转折,可译为“但是”。 故选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 4分 )( 1)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 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信誉仁义,又四海闻名。 我得到诸葛亮,犹如鱼得到了水。 5. 文中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 2分 )示例: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北师大)中考文言文阅读(25)《隆中对》ppt复习课件
相关推荐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二十二、杂说(四)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慨叹伯乐的罕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乊手,骈死于槽枥乊间,不以千里称也。 1. 词语解释( 1) 然 后有千里马 然:( 2)只 辱 于奴隶人之手 辱:( 3) 骈 死于槽枥之间 骈:( 4)不以千里 称 也 称:这样,如此屈辱、埋没并列称号2.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二十一、晏子使楚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写晏子出使楚国,在“入门”与“无人”问题上与楚国展开的斗争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 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 百闾 (张袂 (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 (在,何为无人。
2、雨的精灵。 如果我能 人,体谅人 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A居然 虽然 飞舞 宽恕 B竟然 但是 飞翔 宽慰C居然 即使 飞舞 宽容 D总算 虽然 飞翔 宽恕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B诗人匠心独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C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 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1、最新海量高中、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_之求距离【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自学课本,理解概念,完成导学提纲;2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学习目标】1. 进一步熟练求平面法向量的方法;2. 掌握向量运算在几何中如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和两异面直线间距离的计算方法;3. 熟练掌握向量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重点】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及平面的法向量解决距离问题.【难点】主学习1 预习教材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二十三、岳阳楼记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巳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 作文以记之。 1. 词语解释( 1)滕子京 谪守 巴陵郡 谪:守:( 2) 越明年 越:明年:指贬官、贬谪任州郡长官及,到第二年(3)政 通 人和 通:(4)百废 具 兴 具
1、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二十四、醉翁亭记第一部分 写醉翁亭秀美的环境和名称的由来环滁( 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 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 (。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不客来饮于此,饮少辄(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丌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