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曲霉菌病诊断与防治-特色养殖内容摘要:

2、少或废绝,对外界的反应淡漠,常有眼炎,如病程稍长,则见伸颈张口,呼吸困难,冠和肉垂因缺氧而发绀,病鸽吸气时见颈部气囊明显扩张,呼吸时发出嘎嘎声。 病理变化剖检病变可因病原入侵的途径和部位不同而异,病变可以是局限性或全身性。 剖检病鸽,急性呼吸型的病例,病变主要见于肺部和气囊;在肺部见有曲霉菌菌落和粟粒大至绿豆大黄白色或灰白色干酪样坏死组织所构成的结节,结节内容物呈豆渣样,其质地较硬,切面可见有层状结构,中心为干酪样坏死组织,内含菌丝体,呈丝绒状。 严重病例呈败血型的病变,还可扩展到气囊,甚至肝肿大,呈灰黄色,质脆,肝表面密布针尖至粟粒大坏死结节。 除肺和气囊外,在气管和支气管也能见到霉菌结节病灶,见两 3、侧真菌性气管炎。 有时在病鸽的消化器官如肠浆膜也发现霉菌结节病灶,嗉囊空虚,仅存少量稍混浊稀薄液体,腺胃粘膜脱落,肌胃角质层下有条块状出血。 肠粘膜充、出血。 幼鸽的皮肤霉菌感染,常见为灰绿曲霉菌,感染部位呈黄色鳞状斑点,病区羽毛干枯,而且容易折断,死鸽表现极度消瘦。 诊断方法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典型的病变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必须进行微生物学的检查和病原的分离鉴定。 病原的检查,取结节病灶压片直接检查,即取一小部分结节放在载玻片上用 10%氢氧化钾溶液12 滴浸泡,加盖玻片后,轻压盖玻片,见有分隔的菌丝。 取霉斑表面覆盖物涂片镜检,可见到球状的分生孢子,孢子柄短,顶囊呈烧瓶状,其上部生长紧密的瓶 4、形小梗,顶端孢子呈链状,连接在纵横交错的分隔菌丝上。 将肝、脾等病料涂片、染色、镜检,未查到细菌。 分离培养:将气囊、肺病料各 1 块,先放入酒精中浸泡,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洗 3 次后,分别接种沙堡弱氏琼脂平板上,琼脂板上长出形态相同的霉菌菌落,菌落呈白色绒毛样或棉花丝状,经培养,可见菌落由白色变为浅绿色或深绿色,最后变成暗褐色,菌落背面为淡黄色。 挑取菌落镜检,可见菌丝及孢子,其培养基上未见其他细菌生长。 为查清病原的来源,可检查鸽场的饲料和垫料。 取 1 克饲料或垫料加 9 毫升生理盐水,摇匀,吸取上清液 升,接种于萨布罗琼脂平皿 2 个,培养 3 天,检查菌落,再换算成孢子含量,每克检查材料若含有 6、,清扫并消毒鸽笼、鸽舍;停喂原有饲料,更换全价优质饲料,对于病鸽可用 绿或结晶紫作肌肉注射治疗,幼鸽 升,成年鸽 升,1 天2 次,连用 3 天。 并在鸽料中拌入制霉菌素,每 50 万单位拌料 1 千克,首日剂量加大 1 倍,次日剂量加大 ,以后按正常剂量使用,连喂 5 日,同时饮水中加入硫酸铜,比例为 1:1500,连用 7 日,接着用 化钾饮水,也连用7 天,交替使用硫酸铜和碘化钾。 水中还同时加入畜禽宁,比例为每 100 克加水 40 千克,连用 5 日。 总之,搞好环境卫生,鸽舍内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防止饲料和垫料的发霉;不使用发霉的饲料和垫料,这些工作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防止饲料发霉主要是保证饲料含水量低,不受潮,不发热并有适当的通风,适当地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丙酸及其盐类),采用喷雾法加入饲料中并搅拌均匀以抑制霉菌的生长。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