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脯的加工技术内容摘要: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杏脯的加工技术工艺流程:选料切半去核浸硫护色糖渍锅煮烘制成品。 (一)选料。 挑选肉厚质硬、皮色橙黄、新鲜饱满、风味正常、无霉烂虫害和机械损伤的果实为原料。 (二)切半去核。 将洗净后的杏用力沿果缝处对切成半,挖去果核。 (三)浸硫护色。 对切成半的杏称为杏碗,因杏中单宁物质易氧化变成褐色,所以应将杏碗立即投入 亚硝酸钠溶液中,约半小时后捞出浸糖。 (四)糖溃锅煮:杏水分较多,细胞壁薄且组织细密。 在锅煮时,糖液难于渗入果实内,故需采用多次浸煮法。 用砂糖配制浓度分别为 40%、50%、70%的糖液,温度为 80。 将浸硫后的杏碗依次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再煮 1 分钟、3 分钟、15 分钟,并将糖液与杏一起倒入缸内分别浸渍 24 小时。 且每次浸糖时加入微量的亚硫酸钠。 (五)烘制。 将经过三次浸糖后的杏碗捞出。 控净表面糖液,将杏碗碗心向上摆放均匀。 温度 65,烘制 14 小时后使其果肉不粘手,有弹性,即为成品。 (六)产品要求。 (1)感观指标:色泽桔黄、组织饱满、果片完整、形状扁圆、质地透明、味甜略酸、果脯具有原果风味。 (2)理化指标。 总糖 68%以上,还原糖 60%,水 18%以下,硫不超过 专利查询。杏脯的加工技术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人教选修今别离(其一)1
的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宵风残月 ”常用极哀的景,渲染极凄清的意境。 而这首诗却选用轮船和火车为意象,给人新奇的感觉。 而且,里面有大段的篇幅赞赏新式交通工具: “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 亦不畏石尤。 ”“ 去矣一何速。 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这也使离别的情愁显得不那么浓、悲。 • 全篇怎么集中突出了一个 “ 快 ” 字。 •转、驰、载、动、速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1
扬雄 《 甘泉 》 、 《 河东 》 、 《 羽猎 》 、 《 长杨 》 班固的 《 两都赋 》 张衡 《 二京赋 》 、 《 归田赋 》 蔡邕的 《 述行赋 》 祢衡的 《 鹦鹉赋 》 赋体的流变: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子虚赋 月夜泛舟兮,横卧江心; 与影同醉兮,美于江景。 皓月高悬兮,四方空亮; 舟旁落月兮,击之不碎。 午夜起风兮,飘飘起舞; 浪欺孤舟兮,仰天长啸; 青龙出鞘兮
人教选修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
儒商亦儒亦商 ,即信守儒家思想的商人。 孔子开创了儒学,其门下“七十子徒,赐最为饶益”( 《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 )。 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的,应当首推子贡。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他的格言是“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 论语 公治长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 卫灵公 》 ),做到互相尊重,平等相处。 在 《 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