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三册第十章生物多样性2内容摘要:

便的 1/3为细菌。 这些细菌可分为 3类: • 有益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 • 中间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 • 有害菌:葡萄球菌、假单孢菌 有益菌的作用 • 抵制致病菌的入侵 • 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 • 帮助增加人体的营养 • 促进肠道的蠕动 • 分解体内的有害物质 • 增强免疫功能 如何增加体内的有益菌 • 补充一些有益菌 • 改善肠道的环境条件 • 不滥用抗菌素 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主要有:酪酸梭菌 、 乳酸菌 、 双歧杆菌 、 嗜酸乳杆菌 、 放线菌 、 酵母菌 等。 (三 )放线菌 (Actinomycetes): 具有丝状分枝细胞的细菌 以单细胞丝状体生长, 以孢子方式繁殖的陆生性强的 G+原核细菌类微生物。 除少数放线菌属的放线菌对人类有害外 , 大部分放线菌对人类有益 , 许多的抗生素来自于放线菌 ,如 :链霉素 、 卡那霉素 (链霉菌属) 利福霉素 (诺卡氏菌属) 庆大霉素 (小单孢菌属) (四 )病 毒 病毒是一类形体 极其微小 、结构 十分简单 、 侵染特定活性胞 的 遗传因子。 I. 病毒的发现及病毒学的发展 • 1886年,德国人 Mayer证明 TMV病叶中有感染性因子 • Dmitry Ivanovsky: 1892年: Ivanovsky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 病叶的 提取液 经过细 菌滤器过滤后,仍然 具有使健康植株染病 的能力-他找到了 病毒 • Beijerinck:真正发现了病毒 • 1898年: Beijerinck进行了 Ivanovsky的同样的实验,得到类似的结果。 • 在 1899年发表的论文中,他 提出: 烟草花叶病的病原是 一种新的,非细胞性的物质, 它不能独立繁殖,只能依赖 活的组织进行繁殖。 2. 病毒的现代概念 • 亚显微 (10- 1000nm) • 非细胞结构 • 专性活物寄生 • 特殊的增殖特性 • 只有一种核酸( RNA或 DNA),并都有遗传活性。 • 无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的机制 • 大分子核蛋白结晶 • 种类最多: 每种生物都有病毒,而且往往不止一种。 人中至少有病毒近百种,烟草中有病毒至少 24种。 •最为多样: 基因组除双链 DNA外,还有单链 DNA,单链和双链 RNA,还有反转录 •数量最多: 据估计:每毫升海水含病毒颗粒: 一千万个。 B.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每一病毒颗粒都是由 : 一个 核酸芯子 和一个 蛋白质外衣,即核衣壳 (capsid)所组成。 有些病毒还有一层脂质双层 包膜 ,病毒包膜来源于 宿主细胞膜 ,但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细胞膜。 病毒核衣壳的对称形式 螺旋对称 二十面体等轴对称 球形对称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噬菌体也是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所组成,但噬菌体的形态比寄生于真核细胞的病毒复杂 (嗜菌体) • 吸附 • 侵入 • 合成 • 装配 • 释放 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潜伏感染 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有效感染 持续感染 潜伏感染 病毒感染机体后的几种结果 病毒 细胞核 亚病毒 • 病毒由 一种类型的核酸 (RNA 或 DNA) 与至少一种结构蛋白所组成的有一定形态的毒粒,这类病毒也称为 真病毒 ; • 有些感染性因子 比 病毒更加简单,只有 一些小分子核酸或者只是一种蛋白质。 这些具有感染性的物质称为 亚病毒 因子( Subvirus agents)。 它们包括 拟病毒(Viroid)、 类病毒 (Virusoid)和 Prion(阮病毒)。 亚病毒 • 类病毒( viroid) :没有 衣壳包裹的共价闭合的单链环状 RNA分子 , 大小为 246399个核苷酸, 主要感染植物。 朊病毒( Prion) • 一种不含核酸的、无免疫性的、但具有感染性的小分子蛋白质。 • 1982年,美国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的 Prusiner报道了一种新的蛋白质类的感染颗粒,它们是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克 雅尼氏病(进行性早老性痴呆病)、羊瘙痒病、库鲁病(人震颤病)的致病因子,将这种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颗粒定名为 Prion(普里昂),又称阮病毒(virino)。 阮病毒的发现 • Prion是一种无抗原性、能在细胞内复制的疏水性蛋白,许多 Prion通常聚集在一起形成杆状。 • 健康人体内, Prion以正常无害的细胞蛋白形式存在。 • 当被致病性的 Prion感染颗粒诱导,原先正常的Prion就会发生就够改变,是人或动物患上致病性脑病,表现出 痴呆、震颤 等神经失调症状,病理切片显示脑组织和中枢神经组织呈现 海绵状 变化。 神经元 错误折叠的 Prion蛋白(致病蛋白) 正常 Prion蛋白 致病 Prion侵入, 接触感染 被感染蛋白发生错误折叠,成为致病蛋白 致病蛋白继续感染其他正常蛋白 感染扩大,导 致疯牛病发生 致病 Prion的感染导致正常蛋白产生错误的折叠, 因此具有病毒式感染效果 朊病毒危害性 • 朊病毒疾病即海绵状脑病,是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类遗传性 、 传染性和散发性的 中央神经系统退行性脑病 ,最终可以导致患者死亡, 它能在人和动物中进行传染。 • 1986年英国首次爆发疯 牛病,已有 染病,上百万头牛被屠 杀,损失 400多亿美元。 • 已有 112人死亡,潜在感 染人数超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