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xx江xx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3-4部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据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 XX 坝水利水电二期工程建设压矿有关问题的复函〉 (琼土环资函[ 20xx] 47 号 )及九三四地质队资料,未发现有重要价值的矿藏。 库区内在红卫乡一带分布有零星的铜矿,在燕窝岭一带的溶洞内有鸟粪矿,不具备开采规模,且矿点均高出正常蓄水位。 总体上水库淹没损失较小。 库周基本上无建筑物分布,离库水位最近的居民点为坝址右岸的红林农场十八队,新迁居民点的房屋地基高程为 ~ ,比水库正常蓄水位高 ~ ,无浸没问题。 从坝址至上游 4km 的两岸主要为残坡积和全风化碎石土组成的土坡,区内主要为香蕉、芒果等果园;水库蓄水后,相应地下水位的抬高,毛细水上升可能对靠近水位线附近的农作物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岸坡的土层薄 (一般厚度< 5m),以碎石土为主,透水性较好,毛细水上升高度和植物根系深度不大,因此影响范围较小。 水库诱发地震 本地区挽近期以来地壳运动以区域性缓慢上升为主,新构造活动不明显,库区及周边无温泉、火山活动或地热异常区;库区内虽然有 XX、燕窝岭等断裂发育,但断裂带内岩脉发育, 胶结较好,无差异性运动特征,即都不是活动性断裂,水库蓄水后不会沿断裂带诱发地震;整个库盆岩体主要为非可溶的碎屑岩、侵入岩和变质岩,岩体的透水性相对较弱,仅水库中部燕窝岭一带断续分布有灰岩地层,但分布范围狭窄,距坝址距离较远 (直线距离 ),且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未发现有大的岩溶洞穴和地下暗河系统发育,水库蓄水后不会沿可溶岩地层产生大的岩溶塌陷。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水库正常蓄水位时,水头较低,且不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条件。 坝区地形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坝址位于 XX 峡谷出口下游 2km 处,其上游有一座已建 30 多年、高 8m 的浆砌石滚水坝,坝顶高程 ~。 坝区属丘陵盆地地形。 河流流向 345176。 ~ 350176。 ,河谷呈 “U”字型,基岩裸露,河床高程为 ~ ,枯水期河水位 ,河床宽约 310m,河水沿小断层和大的裂隙冲刷成多条水槽,在河床中部偏左侧发育一条深槽,槽宽 15~ 20m,深槽底高程 ~ ,水深 4~ 5m,延伸长约 400m。 经勘探查明:深槽中除坝线下游127 22m 处有厚 ~ (局部范围 )的砂卵砾石外,一般只有厚度小于 淤泥沉积。 左岸地势平缓开阔,岸边有 Ⅰ 级阶地,阶面高程 35~ 36m,阶面宽 50~ 100m;阶地后缘高程 36m 以上山坡坡度约 10176。 ,地表为 1~ 2m 厚的残坡积;山顶高程 75m左右。 右岸地形为下陡上缓,即岸坡高程 28~ 40m 较陡,坡度 30176。 ~ 40176。 ;高程 40m以上地形平缓,坡度约 8176。 ;山顶高程在 75m 以上。 两岸由于水流的冲刷切割形成深浅不一的多条冲沟,左岸有 ④ 、 ⑤ 号冲沟,总体方向 NE,沟内常年都有流水;右岸有 ① 、 ② 、 ③ 号冲沟,山坡被 3 条冲沟切割,使右坝头山脊较为单薄;尤其是 ① 、 ③号冲沟切割相对较深,而且沟内发育多条支沟, 使地形略显零乱。 地层岩性 1) 前震旦系抱板群 (Ptb) 坝址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混合岩化花岗岩和角砾状混合岩次之。 混合岩化花岗岩和角砾状混合岩零星小范围分布,与片麻岩呈过渡关系。 酸性及基性岩浆岩呈脉状产出,整个河床及两岸均有分布;其产状基本与片麻理方向一致 (N40176。 ~ 60176。 E ,NW∠ 50176。 ~ 60176。 ),厚度 ~ ;延伸长度不一,长者达 80m;与围岩接触紧密,力学强度接近片麻岩,对工程无大影响。 坝址岩石经 34 件薄片鉴定表明:曾受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等,归纳起 来主要有 3 类,见表。 表 坝址主要岩石光性鉴定成果表 鉴 定 名 称 结构及构造 主 要 矿 物 成 份 片麻岩类 黑云斜长片麻岩 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结构 斜长石 30%~ 35%,钾长石 8%~ 12%,石英 35%~ 40% 黑云母 10%~ 15%,绿泥石 3%~ 5%,粘土矿物 2%~ 3%,其它 1%。 含石榴二云片麻岩 石英 55%~ 60%,长石 5%~ 10%,白云母、黑云母 20%~25%,石榴石 3%~ 5%,其它 6%~ 10%。 含角闪黑云斜长片麻云 斜长 30%~ 35%,钾长石 5%~ 8%,石英 40%~ 45%,黑云母 10%~ 12%,角闪石 3%~ 5%,石榴石 1%~ 2%,其它 1%~ 2%。 混合岩类 混合岩化 花岗岩 花岗变晶结构,部分交代、交代残余结构 斜长石 30%~ 35%,钾长石 25%~ 30%,石英 25%~ 40%,白云母 8%~ 10%,碳酸盐 2%,粘土矿物 1%~ 2%,绿泥石< 1%,金属矿物< 1%。 角砾状 混合岩 交代残余结构,网脉状结构 石英 35%~ 70%,长石 8%~ 25%,白云母 4%~ 20%,绢云母 4%~ 15%,碳酸盐 8%~ 20%,绿泥石 1%~ 2%,其它 3%~ 4%。 酸性及基性岩浆岩类 片麻状 花岗岩 鳞片粒状花岗变晶结构 斜长石 40%,钾长石 5%~ 10%,石英 35%~ 40%,绿泥石及黑云母 8%~ 10%,金属矿物 1%~ 2%,粘土矿物4%~ 5%,其它< 1%。 粗粒花 岗岩 粗粒花岗结构 斜长石 30%~ 35%,钾长石 25%,石英 25%~ 30%,白云母 4%~ 5%,粘土矿土矿物 6%~ 8%,碳酸盐 2%~ 3%,其它 1%。 辉绿岩 辉绿结构 斜长石及钾长石 55%~ 60%,绿泥石 25%~ 30%,碳酸盐 8%~ 12%,金属矿物 4%~ 6% 128 2) 第四系 (Q) 残坡积 (Qedl):分布于两岸山坡,为砂质粘土夹碎石,厚度 ~。 Ⅰ 级阶地冲积 (Q41al):分布于左岸,为黄褐色粉质粘土及砂砾石,厚度 2~ 3m。 现代河流冲积 (Q42al):分布于河边高程 27~ 30m,为砂、卵砾石组成,厚度 1~2m。 地质构造 坝址位于抱板向斜的南翼,片麻理产状 :N40176。 ~ 60176。 E, NW∠ 50176。 ~ 60176。 东距 XX断裂 2km 左右,北距昌江 ─琼海断裂 15km 左右。 为昌江 ─琼海 EW 向断褶带与 XX─临高 NE 向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构造较为发育。 a) 断层 坝址区共发现断层 32 条 (见表 ),按走向分为以下 3 组: 1) NW 组 (23 条 ),产状: N40176。 ~ 70176。 W, NE 或 SW∠ 40176。 ~ 85176。 ,是坝址区规模最大的一组结构面,属压扭性。 如: F4: N65176。 W, SW∠ 65176。 ~ 85176。 ,破碎带宽度 ~,影响带宽大于 3m,延伸长 500m; F10: N60176。 W, NE∠ 10176。 ~ 40176。 ,从河床向右岸坡延伸,其倾角由小变大,总长大于 300m,破碎带宽度 ~ ,在右岸坡与F4相交形成风化破碎深槽,对右岸混凝土坝基的稳定不利。 2) 近 NNW 组 (4 条 ),产状: N5176。 ~ 15176。 W, SW∠ 70176。 ~ 85176。 ,呈压扭性质。 如:F9: N5176。 ~ 15176。 W, /SW∠ 75176。 ~ 85176。 ,破碎带宽度 左右,影响带宽大于 ,在河床形成深槽,构成河床坝基主要软弱带。 3) NE 组 (5 条 ), N30176。 ~ 60176。 E, SE 或 NW∠ 60176。 ~ 80176。 该组规模不大。 如 F1F17,将岩脉右行水平错开 ~ ,破碎带宽度 ~ ,影响带宽 ,胶结较好。 b) 节理裂隙 根据坝址区 10 个点 282 条节理裂隙统计,见图 ,按走向可分以下几组。 129 表 戈 枕 坝 址 断 层 汇 总 表 编号 岀露位置 产状 性质 破碎带宽度 (m) 影响带宽度 (m) 破碎带胶 结情况 地 质 描 述 其它 F1 右岸河边通过坝轴线延伸至老坝基 N40176。 W, NE∠ 40176。 压扭 ~ ~ 胶结较好 断层面平整、平直,发育一组与断层面平行的节理裂隙,地表形成小水槽 F2 右岸边通过坝轴线至岸坡被覆盖 N68176。 W, SW∠ 50176。 右行 正向 ~ 左右 浅部胶结较差 面平整平直,见有微弱擦痕及阶步,将岩脉右旋错开 15cm 左右 F3 右岸边通过 坝轴线至岸坡被覆盖 N55176。 W, NE∠ 60176。 逆向 ~ ~ 铁质、硅质充填,胶结较好 将岩脉和 F16错开 20~ 150cm,局部充有石英岩脉,两盘有牵引现象 F4 坝线下游 100m左右斜切河床向两岸延伸 N65176。 W, SW∠ 65176。 ~ 80176。 先压 后张 ~ 河床部分胶结较好,岸坡胶结较差 断层面弯曲,延伸长,在右岸形成风化深槽,为坝址区岀露最大断层之一,在 河床形成水槽,宽 2~ 断层经多次活动,为先压后张 F5 河床偏右岸,在 ZK6旁通过坝线 N45176。 W, SW∠ 54176。 右旋 ~ 胶结良好 断层面延伸长,面平整平直,地表形成水 槽,将岩脉错开 30~ 50 cm F6 河床偏左岸通过坝线 N70176。 W, NE∠ 42176。 左旋 ~ ~ 胶结良好 将岩脉错开 15~ 20cm,地表形成水槽 F7 河床偏左岸下游 150m 左右 N30176。 E, SE∠ 62176。 左旋 ~ ─ 胶结良好 面平整,将岩脉 错开 20~ 30cm F8 河床中部 ZK5旁边 N70176。 W, NE∠ 70176。 右旋 ~ 1~ 胶结良好 断层面延伸较长,面平整平直,将岩脉错 开 30cm 左右 斜切河中深槽 F9 河床深槽中 N5176。 ~ 15176。 W,SW∠ 75176。 ~ 85176。 不明 ~ 充 填 石 英 岩脉,胶结较好 形成河床深槽,断层延伸较长,沿断层形成风化破碎带,局部形成深坑,两侧节理发育,岩石较破碎 F10 右岸坝肩通过坝线 N60176。 W, NE∠ 10176。 ~ 40176。 压性 ~ 1~ 河床部分胶结较好,岸坡胶结较差 断层在河床中倾角 10176。 ~ 25176。 ,面岀露较明显,岸坡倾角在 40176。 左右,在右岸坝肩与 F4 组合形成风 化破碎带,对右岸混凝土坝基的稳定不利 130 表 (续 ) 编号 岀露位置 产状 性质 破碎带宽度 (m) 影响带宽度 (m) 破碎带胶结情况 地 质 描 述 其它 F11 河床 ZK5 附近 N50176。 W, NE∠ 58176。 右行 逆向 ~ ─ 胶结良好 断层规模小,延伸不长,将岩脉错开10cm 左右 F12 河床中部通过坝线 N30176。 ~ 35176。 W,SW∠ 50176。 ~ 80176。 左旋 ~ ~ 胶结良好 断层延伸长,面明显,平整平直,将岩 脉错开 50~ 100cm,地表形成水 槽 F13 河床中部通过坝线 N5176。 W, NE∠ 50176。 ~ 55176。 左施 ~ ─ 胶结良好 断层面延伸较好,充填有灰白色长英岩 脉,断层奖岩脉左行错动 25~ 40cm F14 河床中部 ZKZK6 之间通过坝线 N70176。 W, NE∠ 68176。 ~ 75176。 右行 逆向 ~ ─ 胶结较差 延伸短,局部充填有石英脉,见少许角砾岩,将岩脉错开 25~ 40cm 地表形成水槽 F15 河床偏右岸通过坝线 N30176。 ~ 40176。 W,SW∠ 55176。 ~ 60176。 左旋 ~ ─ 胶结良好 断层延伸 不长,地表将岩脉错开 20cm左右 F16 右岸河边通过坝线 N45176。 E, NW∠ 76176。 右旋 逆向 ~ ─ 胶结良好 局部充填有石英岩脉,岩脉错距 20~50cm,挤压成薄片状角砾岩 F17 河床深槽右侧通过坝线 N10176。 ~ 20176。 E,SE(NW)∠ 70176。 ~ 80176。 右旋 ~ ~ 胶结良好 将岩脉右行错开 20cm 左右 F18 河床坝线下游100m 左右岀露 N45176。 W, SW∠ 55176。 左旋 ~ ─ 胶结良好 面平整平直,延伸较长,将岩脉 左行错开 左右 F19 右岸边坝线下游 200m N15176。 W, SW∠ 50176。 左旋 ~ ─ 胶结良好 面弯曲,将岩脉错开 50cm 左右 F20 右岸边坝线下游 200m N45176。 ~ 60176。 W,SW∠ 45176。 ~ 75176。 右旋 ~ ~ 胶结良好 断层延伸长度大于 200m,错动不明显 F21 右岸边坝下游200m E, S∠ 70176。 ~ 80176。 不明 ~ ─ 胶结良好 在平直平整,错动现象不明显,两侧岩 石完整 F22 河床深槽右侧 N55176。 ~ 85176。 W,NE∠ 65176。 ~ 85176。 右旋 ~ ─ 胶结良好 面弯曲。 充填有薄层石英岩脉,错距 1~5cm 131 表 (续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