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收割前注意防飞虱内容摘要:
于近期平均气温偏高,七(5)代稻飞虱在部分县迟熟单晚和双晚田偏重发生,局部田块大发生,全省发生面积约 500 万亩。 虽然稻飞虱防控目前已进入扫尾期,但此时稻飞虱在不同稻区、不同田块间发生量差异较大。 据省农委 5 个督察组调查,迟熟单晚和双晚约有 10%左右的田块稻飞虱虫量百丛超过 3000 头。 我省贵池、东至、枞阳、望江、怀宁、桐城、舒城、宣州、南陵、繁昌、庐江、无为、凤阳、怀远等 14 个迟熟单季稻和双晚种植面积较大的县(市、区)为七(5)代稻飞虱防控重点区域。 省植保总站要求各地根据水道不同生育期制定稻飞虱防治指标,单季稻处于灌浆至乳熟期的百丛虫量为 2000 头,处于黄熟期且在 15 天内不能收获的为 3000头。 双晚杂交稻百丛虫量为 3000 头,双晚粳稻为 2000 头。 在具体防治上,对于 20 天以内收割的单季稻和双晚杂交稻,每亩选用 40%毒死蜱(乐斯本)120 毫升,对水 60 千克对准稻株基部均匀喷雾。 对于迟熟单季晚粳和双季晚粳,每亩选用 40%毒死蜱 100 毫升加 25%呲蚜酮 16 克或 25%噻嗪酮80 克,对水 60 千克对准稻株基部均匀喷雾。 无水田块要加大水量喷雾。 专利查询。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