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引导手册试用版内容摘要:

读某条政策;或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某个社会问题,辨析某种社会思潮;或 解决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特定问题,等等。 具体路径 1:面对面交流 面对面交流具有话题针对性强、信息沟通充分、互动探讨深入的特点,同时能发挥情感、信任和友谊等因素在引导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要通过个别谈心、党课团课、理论讲座、班组学习讨论、骨干训练营、社团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在面对面的思想沟通和交流中,解除对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具体思想困惑。 (工作案例:) (二)媒体传导类 路径释义:根据大学生与外界联络、接收外界信息的需求,利用校园传统媒体或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渠道和阵地,向大学生传输积极信息和先进 思想,开展弘扬主旋律的媒体活动,在大学校园中营造积极向上的信息氛围和媒体环境。 具体路径 2:新媒体传播 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和生活方式,必须下决心、下力气开创探索各种形式的新媒体引导工作。 要借助手机短信、飞信、手机报、手机彩铃以及校园网页、校园 BBS、博客、短视频、网络即时通讯等新媒体渠道,向大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和思想内容。 要积极开展具有思想内涵的作品征集、话题探讨、节日祝福、人物推选等新媒体专题活动。 要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监控和引导,有意识地通过网络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 动态,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 (工作案例:) 具体路径 3:校园传统媒体传播 校园报刊、广播、电视等校园传统媒体,伴随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其内容以讲述大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为主,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要注重发挥这些校园传统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点滴渗透作用,通过开辟专刊专栏、开展校园人物访谈、制作播出专题节目等形式,用大学生的语言解释宣传党的理论,用大学校园中的真实故事和生动素材诠释、弘扬主流价值观。 (工作案例:) (三)实践感悟类 路径释义:根据大学生 主要生活在“象牙塔”中的特点,创造条件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他们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巩固和深化正确的思想认识。 具体路径 4:社会实践体验 实践是思想认识的源泉和归宿。 要围绕强化大学生正面认识或帮助大学生澄清具体思想疑惑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参观走访、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世情民情、感受党的执政成就,增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理性认同。 (工作案例:) (四)观察思考类 路径释义:根据大学生思想鉴别力还不一定很强、 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框架还不一定很成熟和稳定的状况,引导他们从正确的视角观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善于在理性层面上对所看到的社会现象进行再认识、再思考,从而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具体路径 5:社会观察引导 社会观察是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 对于同样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观察者占有信息的全面和真实程度不同、观察的角度和立场不同、思想认识水平不同,往往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论。 要通过在媒体上开辟“社会透视”、“热点观察”专栏,以及组织开展具有可控性的热点话题研讨、课前时事点评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