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主要关键环节防治水稻后期病害内容摘要:

2、为粮食作物中世界性难题。 稻瘟病的发生既有品种抗性问题,又有栽培技术问题,还有气候和稻瘟病病菌问题。 水稻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各个部位均可发病,其中,以叶瘟和穗颈瘟为害水稻最重。 为此防治上要抓住叶瘟和穗颈瘟两个病情发生的关键时段。 (1)叶瘟: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随后两端稍尖;一般有急性型病斑或有发病中心出现时,特别是氮肥用量高,生长嫩绿繁茂的稻田,当 20 穴水稻上在抽穗前整个生长期间所发生的叶瘟病斑总数达 400 个以上就必须施药防治,以 35 天为间隔期,连续施药 2 次。 (2)穗颈瘟:发生在穗颈上,病斑初呈淡褐色,随后围绕穗颈产生褐色或黑褐色的变色部,造成白穗或谷粒不饱满。 防治穗颈瘟主要 3、在水稻孕穗末期和始穗期,尤以始穗期(稻穗刚露出剑叶苞)更为重要。 目前常用防治叶瘟及穗颈瘟药剂有:40%富士一号可湿性粉剂亩用 6075 克或 40%富士一号乳油 5772毫升,对水 6075 升喷雾。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亩用 100 克,加水 50 千克喷雾。 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亩用 75 毫升,加水 50 千克喷雾。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亩用 75 克,加水 50 千克喷雾。 75%好艳可湿性粉剂,亩用量2025 克兑水 6080 公斤均匀喷雾。 重时也侵害稻穗和深入茎秆。 初在稻株近水面处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像开水烫过的样子,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边缘褐色,中部淡褐色或灰白 4、色,病斑多时互相合并成大斑纹。 当水稻发病达到 20%时(10 穴中 2 穴发病)要进行施药防治。 防治适期重点在孕穗至齐穗期,发病严重的稻田可提早到分蘖期。 施药要及时,过迟收效不大。 常用防治药剂有:3%井岗霉素水剂,亩用 200 毫升,或 5%井岗霉素水剂,亩用150 毫升左右,加水 50 千克喷雾。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喷雾。 每隔 710 天喷药一次,连喷 3 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和流行。 害稻穗部分谷粒,每穗发病一粒居多,最多达几十粒。 初见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块状物,逐渐膨大,发展到包裹整个颖壳,病粒比健谷大 34 倍,成为黑绿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