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套种草菇技术内容摘要:
1、菇是一种高温季节栽培的草腐菌菇类,生长周期极短,从栽培到结束只需1020 天完成,最适合农作物的秸秆和含纤维素较高的原料来栽培,栽培技术简单、成功率高、见效快。 近几年,我们利用不经粉碎的玉米轴为原料,在玉米地套种草菇取得了可喜的收益,现将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33,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 根据草菇生长所需的温度,在河北中南部地区一般安排在 68 月进行。 日平均气温在 30左右,而且雨量较大,空气湿度较大,从而形成自然环境的高湿高温气候,很利于草菇的生长。 为此出菇阶段气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一环。 好选择在冬茬棚结束后棚内种植的玉米地中,当玉米生长高 50 厘米左右时种植草菇为宜,栽培后能充分利用玉米秸秆 2、的阴影,避免太阳光直射造成培养料料面温度急剧升高、料面菌种死亡、降低成功率、影响产量。 争取在玉米授粉前揭掉棚顶的塑料膜,以免影响玉米授粉和产量的下降。 增加草菇发菌时的透气性,又省工、省时,易栽培。 将玉米轴用 10%的石灰水浸泡,白色的轴浸泡 7 天;红色的轴因硬度较大,不宜软化吸水,浸泡 10 天左右,浸泡期间适当补充坑内水分,浸好后捞出控去多余的水分,掰开玉米轴轴心吸水发黄为宜。 纤维素较高,为了提高产量和菌种的萌芽率,应适当添加些氮元素,但添加量不易超过 5%,以免氮元素过高而形成鬼伞菌大量出现使产量下降。 其配方:玉米轴 90%,烘干鸡粪 5%,钙镁磷2%,麸皮 3%,蘑菇 1 号健壮素,随 3、配使用。 种前准备。 在玉米的行间挖深 25 厘米,宽度根据玉米行间而定沟,一般 50 厘米,长度根据大棚的地形,因地制宜,将挖出的土放在沟的两边,增加沟的高度。 在播种前 2 天,用大水浇灌沟,播种时沟内撒上一层石灰粉即可。 播种方法。 分 2 层播种法进行,第一层将预先浸泡好的玉米轴均匀的铺在挖好的沟中,厚约 13 厘米,按比例放一层菌种、麸皮、烘干鸡粪,将调好的蘑菇1 号健壮素喷洒在料的上层,然后再放第二层玉米轴,厚约 15 厘米,需要的原料方法同上。 培养料的总厚度一般在 2530 厘米,最后用木板把顶部压实,再撒上一层之厘米厚的菜园土,盖上塑料薄膜即可。 温控制在 3038,一般7 天即有米粒大小的小白点出现,此时揭掉料面的塑料膜,提高棚内的湿度。 当菇体长到高梁大小时,用喷雾器每天喷水 34 次,水温应和棚内温度相当,避免中午高温时间向菇体喷冷水造成小菇死亡。 如棚内光照较强,可在塑料膜上层撒上适量麦秸或遮阳网,以免棚内温度过高,造成空气湿度下降影响产量。 第一潮菇出完后,用 2%的石灰水适当补充料内的水分,67 天后,可采收第二潮菇,栽培 1 次可收 3 潮菇。 玉米间作套种草菇,既不影响玉米生长,又增加额外收入,试验证明,用玉米轴栽培草菇,成本低,产量高,产出的草菇个大肉厚,味道鲜美。 专利查询。玉米地套种草菇技术
相关推荐
HL=(100GA)/(100L) HL—理论料耗 GA—煤灰掺入量 L—生产烧失量 得出HL=: 根据公式: HS=HL/(1生产损失)= : 干石灰石= HS*W/(1石灰石生产损失) 干砂岩= HS*X/(1砂岩生产损失) 干粉煤灰=HS*Y/(1粉煤灰的生产损失) 干铁粉= HS*Z/(1铁粉生产损失) 从而得出: 干石灰石的实际消耗定额是: 干砂岩的实际消耗定额是:
到夏玉米追肥的季节了,笔者发现许多农民在玉米追肥上仍存在误区,具体表现在:1、追肥过晚。 农民习惯于抽雄前后追肥,殊不知此时已错过最佳时期;2、一炮轰式追肥。 播种时把全部肥料当种肥一次施入,或者浇蒙头水时把肥料全部撒入;3、望天追肥。 不顾玉米生长的特点,等下雨后再追肥。 以上 3 种情况,玉米都很难拿高产。 要想玉米获得高产,首先,应了解玉米的需肥规律:玉米苗期是需磷、钾肥的关键期
1、们根据 10 多年的试验结果和各地农户的反映以及对农村实际考察的结果,总结出 6 条关键技术,供广大农户参考。 一、减少一次性肥料施用,增加磷、钾、锌肥料的配合使用施肥是玉米栽培的关键一环。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施肥量大大超标,特别是氮肥超标严重,一次性大量投入肥料是普遍现象,造成前期生长过剩(易发生倒伏),后期脱肥,百粒重降低,容重降低,其结果是高投入造成了低产出,降低了产量,影响了品质
00 公斤玉米籽粒,需纯氮 24 公斤、磷 斤、钾 斤。 如果要使每亩玉米产量达到 400 公斤,平均每亩需施用 4060 公斤硫酸铵或等量的其它氮肥;4060 公斤的过磷酸钙(有效成分含量 10%16%)或等量的重过磷酸钙(有效成分含水量 36%52%)和钙镁磷肥(有效成分含量 12%16%);610 公斤硫酸钾(有效成分含量为 48%52%)或氯化钾(有效成分含量为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