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盘育壮秧技术内容摘要:

1、稻机插盘育壮秧,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秧苗健壮,发根力强,有利早发,增穗增粒,是夺取水稻高产的保证。 培育机插盘育壮秧必须抓好床土准备,秧田准备、种子处理、适时适量播种、秧田管理几个重要环节。 近 2 年紧紧围绕这几个环节我们进行试验示范,去年做了三点改进,对提高秧苗素质,控制苗期立枯病的发生与蔓延有显著的作用。 一、床土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籽的风化土或大田上,如选择大田则要铲去上层 10 厘米的表土层,提前在冬季进行,按晒干碾碎筛选(用 46 毫米的筛孔)的程序进行床土准备,床土粒径不宜太细,特别是粘壤土,由于播种时土壤太细水分难以掌握,容易形成“荚生饭”,每亩苗床要备足 2、床土 350公斤,另需准备未经过筛细土(风化土)100 公斤作盖土。 二、秧田准备秧床选择靠近大田,以利运秧,提高工效,秧大田比为 1100,要求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地面高差整后不超过 3 厘米,在播种前 10 天上水整地施肥作畦,畦宽 (即横摆 2 张秧盘),畦沟宽 ,深 ,边沟宽 ,畦面达到“平、光、直”,秧畦做好后排水晾板,达到铺盘时畦面不发白,不陷脚。 三、种子处理选择纯度好,发芽势和发芽率高的稻谷作种子。 浸种前晒 23 个太阳,经风扬去除瘪粒,然后用菌虫清加吡虫啉浸种催芽,用 17%菌虫清可湿性粉剂 540 克加 10%吡虫啉 200 克兑水 160 公斤浸稻种 100 公斤。 浸种时先把 3、药液按比例加水稀释,搅匀后再加入淘洗干净的种子,切不可先加稻种后加药。 药液应高于稻种 510 厘米为宜。 浸种时间根据气温而定,5 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820浸足 60 小时,菌虫清易挥发,浸种时要加盖,药剂浸种后用清水催芽,实行日浸夜露。 浸种时为防止稻种温度升高,要上下翻动,使其温度均匀,一般每天翻动 56 次,夜露时水要爽干,严防烂种烂芽,受热不均,出芽不整齐。 将稻种催芽至破胸露白(芽长不超过 1 毫米),即可晾种,以种子抓在手中不粘手为宜。 四、适时适量播种机插对秧龄要求严格,一般以适宜的秧龄 1518 天,苗高 1518 厘米,叶龄3 叶 1 心,第 1 叶叶鞘长 4 厘米以下,单株白根数 4、 79 条,盘根厚度 2苗好,卷用方便,叶色正常,不发黄,不深绿,成活率在 85%以上。 因此,要根据茬口、品种、机插进度和预计插秧时期分批播种,生育期长的品种早播早栽,生育期短的品种适时播种,适时栽插,按每亩秧田 200 盘,每盘用床土 斤,盖土 1 公斤,播前进行床土处理,按床土的 250 倍拌入壮秧剂,壮秧剂要求充分拌匀。 每盘用芽谷 200220 克(相当于干种子 160170克),材料备全后用日产久保田系列播种机播种,播种前要进行播种机调试,达播床上厚度 2米,喷水确保床土吸足水分方可播种,覆盖土 510 厘米,为防止表土板结,盖土不能喷水,让其自然淹透,防止种芽失水,所以盖土要均匀,播 5、种覆土后随即脱盘入秧田架弓盖膜,以 1 厘米距离插好竹弓,盖好薄膜,用绳索拉线网住薄膜,薄膜四周要求密封,不串风,以保湿增温,促齐苗。 平沟水,让盘土充分吸足水,1 叶 1 心前保持盘面呈湿润状态,同时注意温度变化,膜内温度高于 45时及时通风,插秧前 23 天排清畦沟水,促进秧苗盘根,以便于起秧和机插。 叶 1 心期每亩净秧池施尿素 23 公斤,在秧苗离床前35 天施出嫁肥,每亩施 56 公斤尿素,施肥时间以傍晚前后为宜,施肥时田间要建立水层,均匀撒施,以满足水稻正常生长发育。 叶 1 心时普施 1 次 96%敌克松 1500 倍液防治立枯病。 用 20%扑虱灵 40 克加 20%三环唑 100 克防治稻飞虱和稻瘟病。 施出嫁肥的同时,每亩苗床用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75 克加消菌灵 50 克加 10%吡虫啉 15 克兑水 50 公斤喷雾,以防稻瘟病、稻蓟马等病虫带入大田。 如秧田有稗草,可在秧苗 2 叶 1心后排干畦面积水,亩用神锄 3040 克加 20%敌稗乳油 200 毫升进行叶面喷杀,药后 2 天灌水。 六、50 倍壮秧剂处理,使用壮秧剂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增强防病能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效。 天,再入秧田脱盘架弓覆膜,今年改为播种后不暗化直接入秧田架弓覆膜。 间排尽水,改为灌平沟水,湿润出苗,保持畦面湿润状态,有利于秧苗生长,促进盘根。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