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茬麦催芽机播技术内容摘要:

1、茬麦栽培的主要矛盾是从播种到越冬的积温不够,浸种催芽已成晚播争早苗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大面积催芽机播有一些特殊问题,未见报道。 新洋农场有12 年应用实践,1996 年以后水稻面积大幅度增加,主要品种为迟熟粳稻,晚茬麦一般占植麦面积的 40%以上,均采用催芽机播。 1996、1999 年催芽机播面积在 2500 公顷以上,占小麦面积的 80%左右,最迟播期在 12 月上中旬,也取得了全苗。 对大面积机播晚茬催芽麦的研究总结如下。 1 前出苗11 月上中旬机播的胚根鞘充分伸长的麦种比干种子提前出苗 34 天,迟播提前天数更多。 境下有利于争全苗过迟播种的晚茬麦,发芽出苗慢,容易受到田间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可 2、能会影响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 浸种催芽是在适温下进行的,发芽时水分适宜,就能提高田间出苗率。 少杂草干旱年份,在有夜潮特性的偏砂性土壤上晚播棉后麦催芽机播能原墒提前出苗,因杂草出土深度较浅,原墒出苗相对困难,这就拉大了麦子与杂草出苗的时间差与密度差,杂草出土后进入冬季缓慢生长与越冬期,春季晚茬麦的生长优势抑制了杂草生长,再加上土壤耕翻草子被深埋,杂草明显少于棉套麦。 据调查早春田间杂草密度只有棉套麦的 2 度据我们观察,1525发芽率都能达到较高水平,30稍有下降。 适度低温主要表现为发芽缓慢。 结合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发芽温度以 20左右较好。 分在介绍浸种催芽方法时,常见的是浸种一昼夜。 我们 1996 3、年 11 月上旬用港啤1 号大麦在烧杯内封闭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当种子吸水相当于风干重的 30%时,露头(露白)率为 露白种子的胚根鞘都不能充分伸长;吸水 35%,露头率 吸水 40%,露头率 1997 年 11 月 1821 日在室温10采用同品种同方法浸种堆闷发芽 83h,由于该年种子质量好于上年,不同吸水量的露头率均高于 1996 年,但吸水 30%的露头率仍较低。 吸水40%50%最有利于发芽,但从大面积机播角度出发,既要露头率高,又要种子体积小,机播用种基本上只是胚根伸出胚根鞘不能太长,大麦种子吸水以种子风干重的 40%左右为宜。 对等同于上述 5 种含水率的宁麦 9 号小麦进行模拟堆闷 4、发芽,结果露头率分别为 在低含水率条件下,小麦的露头率高于大麦,看来小麦发芽所需含水率要低于大麦,兼顾发芽整齐度与种子体积,便于控制发芽进程,以吸水 38%左右为宜。 大麦吸水 40%,在水温 10时,需浸 24h;1516需浸 15h;1718需浸 12h。 但大批量种子浸种时,一般沥干时间较长,或种子与容器间有明显附着水,而且大麦小麦现在都采取浸种后沥干,再捂至种皮不潮时带水拌药,水量要占干种重的 5%10%,又要根据具体情况减少浸种时间。 3 止浸催雨前对不能播种的正在处理的麦种,首先立即停止一切浸种催芽工作。 浸种的麦种捞起爽水沥干,再摊晾。 催芽的麦种除马上播种的外,一律停止堆闷,充分利用一切 5、场所薄摊勤翻,开启门窗通风,用电风扇吹风,散温散湿。 不管浸种催芽到何种程度,停止进行的时间越早,控制发芽越主动。 水催芽在保证发芽良好的前提下,我们采用最少程度吸水的方法,除减小麦种体积便于一次机播外,在遇雨推迟播种时,便于控芽生长。 2001 年 4 月比较了单二大麦和扬麦 158 小麦吸水 38%和 40%时模拟大批量种子堆闷发芽的萌动状况。 结果表明,扬麦 158 吸水 38%与 40%萌动状况非常接近,单二大麦吸水 38%比吸水 40%萌动状况略差。 这与 1997 年用扬麦 158 及港啤 1 号所做的结果趋势一致。 吸水35%对发芽的影响,港啤 1 号明显大于扬麦 158。 因此,从提高控芽安 6、全的角度出发,小麦浸种可考虑吸水 38%甚至更低,大麦掌握在 38%40%之间较适宜。 遇雨时摊晾通风好,使种堆温度控制在室温,又能有效地散失水分,即使遇上短时连阴雨,也能较好控制胚根伸长。 大麦小麦吸水 38%(含种皮上的附着水)的形态为:用指甲揿种子上部,明显感觉较硬,揿痕很浅而不明显,揿种子基部则感觉软,但又不是很软,揿痕有一定深度。 大麦小麦吸水 35%的形态为:用指甲揿种子上部,揿痕几乎看不见,揿种子基部,有带硬的感觉,揿痕虽不深,但仍很明显。 堆闷后种皮上的附着水被种子吸收,种子软度会加大。 晒干燥据观察,麦子萌动露白时,伸出种皮的首先只是胚根鞘,幼根受到很好的保护。 而胚芽则受到胚芽鞘的保护 7、。 大麦的胚芽除受到胚芽鞘保护外,还受到种壳的保护。 此时,种子有较强的抗逆性。 1998 年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我们用种子质量好、发芽率达 99%的港啤 1 号大麦,在萌动后的不同阶段,晒干存放一周,结果种子部分露白时晒干的发芽率是 98%,与对照十分接近,只是发芽时速度不及对照整齐。 将发芽率为 99%的扬麦 158 小麦在露白时晒 3 天,在 1 条根和3 条根伸出胚根鞘时晒 2 天,再进行发芽,发芽率分别为 98%、84%和 78%,胚根出鞘后晒干再发芽,速度也明显变慢。 2001 年 4 月 16 日对单二大麦和扬麦158 小麦主胚根伸出胚根鞘及露白麦种晾晒干,9 天后发芽,再过 8 8、天测定。 结果扬麦 158 露白晒干的发芽率为 83%,主胚根突破胚根鞘晒干的发芽率为 81%;而单二大麦露白后晒干发芽率为 75%,主胚根突破胚根鞘后晒干,发芽率为44%。 表明大麦胚根伸出胚根鞘晒干对发芽率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小麦。 因此,大麦催芽时如胚根已普遍伸出胚根鞘外,就不宜用晒干法控芽,而可采取摊,晾使种子保有一定水分的方法暂时保存种子生活力。 但如果控水催芽好,一般 3天以内的连阴雨只会有少部分种子胚根突破胚根鞘,仍以晒干比较安全。 小麦胚根突破胚根鞘后晒干对发芽率的影响虽然小于大麦,也应尽量在露白阶段或更早期进行晾晒。 不管大麦小麦,伸长的胚根晒干后会失去生活力,至少会因此减少种子根数,不利于 9、壮苗。 1996、2000 年新洋农场秋播晚茬麦中遇降水或连阴雨后:短期内尚不能播种,我们在全场推广了晾晒控芽法,先摊晾,雨后抢晴突击利用水泥场晾晒,一般 410 天后播种,最多一个多月播种,均取得了全苗。 和干种子如浸种催芽期间遇上时间较长的连续降水,温度又较高,通过控制吸水量与室内摊晾尚不能控芽生长,万不得已时,还可以在催芽麦种中掺和约 1/2 较快吸收种子水分,在几小时内控制住种子的发芽进程。 4 催芽麦种的机播技术晚茬麦的催芽播种,应尽量增加催芽进程,以加大积温增量,提早出苗。 控制种子吸水量,既可使种子体积不过大,结合晾芽,又容易控制根的伸长,并更能保证麦种分散良好。 因此,播前对处理好的种子适当晾干时不必补水。 通过播种机上槽轮和排种舌的调整等,就可加大催芽种子的播量,通过缩小行距,增加播行,还可增加用种量,用带施肥箱的播种机播种,施肥箱同时装种子,一次每公顷可播 300种。 如麦种根芽较长,侧胚根也伸长,一台播种机一次播种不完,可用 2 台播种机连接后进行播种,或进行复播。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