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稻蘑菇水稻”耕作模式。 在水稻收割后,就地晒干稻草,就地堆制发酵制作培养料,就地栽培,并用草帘、塑料小拱棚或塑料大棚进行覆盖管理,省去了建造菇房和原料的搬运过程,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加之每年轮换耕地种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使蘑菇产品达到无公害质量要求。 此外,稻田种植双孢蘑菇是对农作物秸秆有效综合利用的良好方法,种植蘑菇的秸秆下脚料就地还田,再种植水稻时,可以少施肥料,为生产优质无公害稻谷奠定基础。 据种植双孢蘑菇实践,每亩可生产鲜菇 40005000 斤,年产值可达7000 元左右,扣除生产成本,亩纯收入可达 3000 元以上。 一、双孢蘑菇生物学特性(一)生活史双孢蘑菇菌丝体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 2、展开后产生孢子即种子,种子再发育成菌丝体,这就是它的一个生长循环,但同时也可以用菌丝体进行繁殖,这就是我们常用的栽培上的繁殖方法。 (二)营养生理特性双孢蘑菇是一种草腐菌。 它生长最好的碳源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产物;适宜的氮源为尿素、铵盐和多种氨基酸。 在堆制发酵过程中,堆肥中氮被微生物利用并转化为菌体蛋白,这些菌体蛋白被分解成为双孢蘑菇生长的优质氮源。 双孢蘑菇不能直接利用秸秆原料,需经堆制发酵腐熟即被微生物降解后才能利用。 因此,栽培双孢蘑菇不能直接利用秸秆来栽培,这与平菇、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的生产方式不同。 此外,矿物元素也是双孢蘑菇生长中不可缺少的,所需矿物元素主要为钙、镁、钾、磷、硫等,因而 3、生产上常常在培养料中加入石膏、碳酸钙、过磷酸钙和石灰等到来补充矿物元素。 (三)生态条件1、温度: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226,在 5以下菌丝生长极缓慢,33以上菌丝生长基本停止,40以上就会死亡。 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 424,最适生长温度为1418,温度高于 19时,子实体生长速度快,菌柄长,肉质疏松,易开伞,品质差。 低于 12时,子实体生长缓慢,出菇稀少,但菇大而肥厚,组织致密。 孢子萌发温度为 24左右。 2、水分与湿度: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水分主要来自培养料、覆土层和空气中的水蒸汽。 在菌丝生长阶段,适宜的培养料含水量为 60%左右,水分高于 70%时,培养 4、料中氧气不足,往往会出现线状菌丝,生活力下降,影响菌丝体在料层中的蔓延;若含水量低于 50%时,菌丝生长缓慢,绒毛状菌丝多且纤细,不易形成子实体。 菌丝体生长期间,覆土层的含水量以 20%22%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75%左右。 若覆土层的含水量过高,会影响菌丝体向料下层生长,反而大量出现在覆土层,将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子实体生长期间,要求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达到 90%左右,若湿度低于 80%时,子实体表面就会出现鳞片,从而降低质量;若长期处于 95%以上的高湿状态下,原基和幼菇容易死亡。 子实体所需水分主要通过覆土层的含水量来满足。 3、空气:双孢蘑菇是一种好气性菌类。 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期间,出二 5、氧化碳。 因此,要求培养料、覆土层和环境能通风透气。 培养料和覆土层的通透性差,会出现因氧气不足而抑制菌丝体向料层内生长。 子实体发生期间,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偏高时,会影响子实体发生,会促使子实体菌柄加长。 4、光线: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不需要光线。 光照强时,对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子实体生长期间,处于光照环境下,菇体表面会变成红色,从而降低商品质量。 因此,双孢蘑菇整个生长阶段,需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5、酸碱度(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 范围为 适 为 7左右,也就是中性环境。 由于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从而降低培养料中的 ,因此在播种前,要适当调高 ,使 达到 右,覆土层的 6、达到。 6、其它因素:双孢蘑菇菌丝体需与土壤接触后才能长出菇,即栽培时需覆土,土壤中臭味假单胞杆菌的代谢产物诱导子实体形成。 二、菌种双孢蘑菇菌种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母种是用马铃薯、麸皮、葡萄糖、琼脂等生产的试管种。 原种是用母种接种在棉籽壳或稻草上,加麸皮、石膏、石灰等辅料制成的瓶装种,一般在室内用床架制种。 栽培种是把原种接种在麦粒或稻草、棉籽壳等主料上,加麸皮、石膏、石灰等辅料制作而成,一般在草棚房或楼房底层实行搭架培养。 一般麦粒种为瓶装种,稻草、棉籽壳菌种为袋装种。 栽培种的质量标准:麦粒菌种菌丝体浓密,白色,生长整齐,无霉变,麦粒较硬,没有变黄,不烂,无黄水,不萎缩,无杂菌感染,无害虫危害 7、,封口物洁净无霉菌。 袋装发酵料菌种菌丝体浓密,白色,生长整齐,无霉变,无高温抑制线,没有萎缩和吐黄水现象,塑料袋没有破损,无杂菌感染,无害虫危害。 三、栽培季节播种是在 910 月进行,出菇季节为 10 月至次年 4 月。 稻田栽培是根据水稻收割季节来安排的,即水稻收割后,及时晒干稻草,然后建堆发酵,同时开沟排水晾晒栽培用田块。 尽量提早栽培,有利于提高产量。 根据各地气候不同,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栽培季节,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 四、培养料的准备及配制发酵(一)原料准备栽培双孢蘑菇的原料分为主料和辅料两部分。 主料又叫草料,是指稻草、麦秆、玉米秆等,其中以稻草为好。 草料要求新鲜、干燥、没有腐朽和霉变。 一般 8、是利用当年收割的稻草或麦草,晒干后及时使用。 麦秆需晒干并碾破后使用,才能增加其吸水性,提高发酵质量,若与稻草混合使用时,需提前堆制发酵一周后,再与预湿的稻草混合建堆发酵。 玉米秆需铡断成小节并破碎后使用。 此外,也可用一部分菌渣作原料,以金针菇棉籽壳菌渣为好。 一般种植一亩田的蘑菇,需要 1215 亩的稻草。 辅料是指禽畜粪、菜籽饼粉、米糠、尿素、石膏、碳酸钙、过磷酸钙等。 (二)培养料配方栽培双孢蘑菇的培养料配方分为粪草料配方、半合成料配方(即用粪量少)和合成料配方(即不用粪),生产上常用的配方有以下几种:稻草 500 公斤,菜籽饼粉 50 公斤,米糠 50 公斤,过磷酸钙 15 公斤,尿素 10 公 9、斤,石灰 25 公斤,石膏或碳酸钙 15 公斤。 配方 2:稻草 1500 公斤,菜籽饼粉 100 公斤,米糠 50 公斤,过磷酸钙 50 公斤,尿素 20 公斤,石灰 40 公斤,石膏或碳酸钙 50 公斤,家畜粪水 1500 公斤(40担)。 配方 3:稻草 400 公斤,菜籽饼粉 20 公斤,过磷酸钙 10 公斤,尿素 6 公斤,石灰 15 公斤,石膏或碳酸钙 15 公斤,复合肥 6 公斤,湿家畜粪 500 公斤。 配方 4:稻草 2000 公斤,菜籽饼粉 80 公斤,过磷酸钙 30 公斤,尿素 30 公斤,石灰 50 公斤,碳酸钙 40 公斤,碳酸氢氨 30 公斤,石灰粉 50 公斤,干牛粪1 10、300 公斤。 配方 5:麦秆 470 公斤,过磷酸钙 20 公斤,尿素 10 公斤,石膏 20 公斤,石灰10 公斤,干牛粪 470 公斤。 以栽培面积计算,每平方米需要 1520 公斤培养料。 (三)培养料堆制发酵栽培蘑菇的培养料需经堆制发酵腐熟后,才能用于生产,发酵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蘑菇的产量,因此必须科学地堆制发酵好培养料,才能获得蘑菇高产。 1、堆制发酵的操作流程堆制程序操作间隔时间添加原料程序预堆 23 天加水浸湿草料,堆积建堆 7 天粪、尿素、菜籽饼粉、过磷酸钙、米糠等辅料第一次翻堆 6 天石灰第二次翻堆 5 天石膏或碳酸钙第三次翻堆 4 天灭虫处理撤堆,终止发酵 3 天检查发酵质量2 11、、堆制发酵(1)预堆:将稻草铡断成 23 节,或者为整稻草也可以;麦秆需碾破后使用。 将草料放入水池内浸泡,吸水湿透后捞出;或者向料上浇水,边浇水边踩,让草料吸水湿透。 然后将草料堆成圆形堆或者椭圆形堆,让草料充分吸水湿透,多余的水分让它流失,堆积 23 天就可以建堆了。 建堆时的草料含水量以抓一把草料扭结后有 78 滴水滴出为宜,若水分不足,需再浇水,补足水分后建堆。 (2)建堆:根据预堆料堆大小来确定建堆的长度。 按料堆宽 2 米,高 ,长度因料量而定。 先在地面上用石灰粉画出建堆位置,先在地面上铺一层草料,若为整稻草,抖散后并将头部向内铺放,铺料厚度为 20 厘米左右。 然后撒上一层混合均匀的辅料,如 12、米糠、尿素、过磷酸钙和菜籽饼粉等,分 78 次撒入辅料。 需添加粪的,将干粪或粪水浇在料面上,块状粘稠状粪需在坑内加水稀释成粪浆后再浇在草料上,可防止粪团分散不均匀,如此一层草料、一层辅料建堆,要求料堆四周垂直整齐,料堆顶部为龟背形。 整个料堆呈馒头形,切勿建成圆形堆,否则影响发酵质量。 料堆高度不要过低,以 左右高为宜。 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温保湿发酵。 (3)翻堆:翻堆的目的是改善料堆的通透性,排除废气,补充新鲜空气,拌匀培养料,为微生物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培养料充分发酵,腐熟一致。 第一次翻堆:建堆后 67 天后,料堆温度上升到 7080,并且稳定后,次翻堆后重新建的料堆要稍窄,宽度缩 13、至 ,高度不变。 在地面上先垫一层稻草,用于防止下层培养料吸水过多,造成发酵不良。 在建料堆部位中心线上,间隔 50 厘米直立粗木杆或木棒,用于制作料堆的通气孔。 翻堆方法是:上层料与下层料交换,内层料与外层料交换后重新建堆,即从料堆顶部抓取培养料,并抖散与辅料混合后,堆放在另一侧建堆。 此时建堆时,加入所需石灰粉,将石灰粉均匀撒在每层料面上。 建好堆后,拨出竹杆,即在料堆中部形成通气孔。 最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发酵,经过 2 天后,料堆内温度上升到 70左右时,将料堆顶部塑料薄膜揭开一部分,四周塑料薄膜向上卷起 30 厘米左右,其目的是增加料堆内通气性,以利于内外气体交换。 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后的第 14、 6 天开始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方法同上。 此次建料堆时,要将料堆宽变窄,宽度缩至 ,高度不变。 此时加入所需石膏粉或碳酸钙,逐层撒在料面上;含水量偏低时,要浇水调节,由下至上加水量由少到多。 建好料堆后,覆盖塑料薄膜,经过 2 天后,掀开料堆顶部部分塑料薄膜,同时卷起四周底部塑料薄膜,进行通气发酵。 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的第 5 天进行,翻堆方法同上。 若培养料中出现有螨虫等害虫时,应在翻堆时喷洒低毒低残留杀虫剂,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密闭23 天,即可杀灭害虫。 如果此次培养料腐熟较好,达到栽培的质量标准时,经过 34 天后,可以终止发酵,进行播种栽培。 反之则要继续发酵。 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后的第 15、4 天进行,翻堆方法同上。 此次为最后一次翻堆,要调节好水分和做好杀虫处理。 建堆后,在晴天可揭去塑料薄膜,让料堆内氨气等废气排出。 但在雨天要盖上塑料薄膜,防雨水淋湿培养料。 经过 3 天后,即可终止发酵,进行铺料播种。 发酵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培养料腐熟过度,养分散失大,通透性下降,将会影响蘑菇产量。 同样也不能发酵时间过短,培养料中出现“夹生料”后,会造成病害加重。 (4)培养料发酵质量标准:培养料质量标准为:草秆呈咖啡色,一拉即断,并有弹性;含水量 65%70%,用手握料可见水,但无水滴出; ;培养料疏松,不粘结成团,无臭味。 五、草帘覆盖栽培稻田栽培双孢蘑菇主要有草帘覆盖栽培、塑料大棚栽培和塑料小拱棚栽培等方式。 三种栽培方式在具体栽培上大同小异。 下面我重点以草帘覆盖栽培为主讲述稻田栽培双孢蘑菇的主要技术。 (一)草帘制作草帘是用稻草制成的,稻草要求新鲜无霉变。 用 5 根竹篾夹着稻草的一端而成,草帘厚 34 厘米,以不透光为宜,长度 2 米左右,不宜过长,否则拿取不方便。 制作好的草帘最好在阳光下晒 12 天,或在草帘是喷洒杀菌剂杀光灭草帘上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