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玉米苗情及管理措施内容摘要:
2、作用。 其次,要抓紧时间剥除多余果穗,当果穗吐丝后一周,只留最上部一个果穗,剥除下部多余果穗,做到单株单穗,减少养份消耗,使养份供应集中,形成大穗,确保果穗品质和商品率。 在操作时应注意保护果穗叶片。 2、小棚栽培玉米小棚栽培玉米已进入大喇叭口后期,是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关键时期。 应视苗情生长情况管理,若前期穗肥不足,对叶片薄、叶色淡、茎杆细、叶鞘微红的田块要适当补施粒肥,反之,少施或不施。 3、地膜(直播)和露地栽培玉米该类玉米叶片已达 ,已将进入大喇叭口期,是决定果穗大小的关键时期。 应重施穗肥,一般亩施碳酸氢铵 3540 公斤或尿素 1015 公斤。 若基肥不足、叶色较淡,穗肥相应增加,每亩 1520 公斤,进行基部灌根,保证玉米对养分的需求,减少颖花退化、防止秃顶发生。 同时,要剥除基部无效分蘖,减少养份消耗。 4、病虫害防治: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据调查部分田块已有蚜虫发生。 防治方法:可用“一遍净”或“蚍虫啉”每机一包(10 克),进行喷雾。 此后,还要注意大螟、二化螟、玉米螟的发生。 一旦发生及时用药。 当玉米生长到第 7 叶(拔节期)或第 14 叶(大喇叭口期)可用“杀虫双”200 克加水 60公斤,进行喷施。 或用“棒棒宝”生物颗粒剂每亩 400 克每克 10 株左右进行灌心。 5、理清沟系确保三沟畅通,促进根系正常生长。 专利查询。当前玉米苗情及管理措施
相关推荐
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 “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 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
2、植期差异大,生育期不一,害虫食料丰富,在田间辗转发生,造成世代重叠,田间虫态复杂。 预计下一阶段玉米螟将中等偏重发生,纹枯病和大、小斑病中等发生,玉米红蜘蛛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三、防治意见。 (一)结合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开展综合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枝叶和残体,并集中深埋或烧毁;搞好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 (二)有条件的地区使用杀虫灯诱杀玉米螟虫
大概是全世界收藏我的著作最完整的地方。 看着母亲的书橱,我感到眼睛发热,好久说不出一句话。 ⑥ 其实,把我的书读得最仔细的,是母亲。 母亲,你了解自己的儿子,而儿子却不懂得你。 我感到羞愧。 母亲微笑着凝视我,目光 里流露出无限的慈爱和关怀。 母亲老了,脸上皱纹密布,年轻时的美貌已经遥远得找不到踪影。 然而在我的眼里,母亲却比任何时候都美。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爱更美丽更深沉呢。 8.
2、病菇观察,其组织内部呈黄褐色、干燥、松散,但菇体不腐烂、无臭味。 该病病原菌为轮枝霉。 软腐病又称霜霉病、湿腐病等。 菇床被病菌灰白色菌丝覆盖后,变为暗灰绿色或暗褐色,食用菌菌丝因缺乏氧气和受病菌分泌物毒害而失去活力,此后很难出菇;病菇从基部发病,并向上伸延至菌盖,菌盖初期出现淡褐色大小不一的水渍状病斑,继之即被病菌所覆盖,继尔腐烂,手触即倒。 该病病原菌为树状葡枝霉。 锈斑病又称斑点病。
2、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小麦根腐病的初侵染源。 该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 2 年。 随着该病的连年发生,病田种子带菌量逐年增加。 当播后温度达1020时,病菌孢子迅速萌发侵染,导致苗期发病,幼苗受害程度随种子带菌量增加而加重。 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肥水不足抗病力下降、氮肥过量及播种过早或过深等都使该病加重。 今年秋季温度一直偏高,土壤及种子病菌数量增大,这是造成今年小麦秋季发病的主要原因。
1、鳖鳅生态农业工程技术 离污染源,空气好;稻田田埂高、厚而紧实,土质较黏,土壤肥力较高,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稻田;灌排条件好,水源较充足,水质清新。 宽 1 米、深 ,沿田埂围防逃塑料布(地上高 4050 厘米,地下埋深 2030 厘米),进排水口设双层防逃拦网。 蟹,泥鳅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蟹种、鳅种要求优质,体质健壮,规格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