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潜蝇的有效防治内容摘要:

2、,取食处形成小白点以至透明的小孔或呈枯斑状。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 3毫米,翅展 黑色,体形较粗。 复眼大,暗红色。 触角鞭节扁而短,末端钝圆。 翅为浅紫色,有金属光泽。 足黑褐色。 卵:长约 榄形,白色透明。 幼虫:体长约 4毫米,为圆筒形、乳白色小蛆,进而全体呈现浅黄色,半透明头缩入前腔,口钩为黑色,呈直角弯曲,其尖端稍向内弯。 前气门 1对,后气门 1对,较大,从尾端伸出,与尾轴垂直,互相平行,气门开口处如菜花状。 表面有 28蛹:长 椭圆形,黑色,前后气门明显突出,靴形,尾端有两个针状须(后气门)。 三、生活史及发生规律1、生活史:大豆根潜蝇 1年发生 1代,以蛹在大豆根部(大豆根瘤内)或被害根部附 3、近的土内越冬,蛹期长达 10冬蛹于翌年 4月下旬地温逐渐升高、10 厘米深地温达 8以上,土壤湿度 35%左右时开始发育,5 月末至 6月初羽化为成虫,羽化盛期为 6月中旬。 蛹在土层中深度越深,羽化率就越低。 5月份气温高时,成虫出现要早 5害较严重。 成虫羽化后 2日就能产卵。 一般在 6月上旬开始产卵,产卵盛期为 6月中旬。 卵发育 3化盛期为 6月中下旬。 孵化的幼虫沿茎下移。 潜入根部钻蛀危害。 幼虫期约 20天,老熟幼虫于 6月下旬开始化蛹越冬。 6 月末至 7月初为化蛹盛期,蛹在土壤中存活时间达 10个月之久。 2、发生规律:大豆根潜蝇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终霜期晚、气温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