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甜玉米缺苗断垄原因内容摘要:

1、粒皱缩、凹陷、干瘪、粒重低而导致萌发力低,顶土力差,苗势弱;加之籽粒和幼苗鲜甜可口,易遭鼠虫危害,所以缺苗断垄时有发生。 苗齐、苗壮、无断垄是超甜玉米获和丰产的前提;而肥土、良种、精细管理是确保全苗的关键。 我们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超甜玉米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一、缺苗断垄发生的原因 1、种子本身的原因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有 种基因类型的超甜玉米。 在玉米基因库中,由隐性单基因 制的胚乳突变体均属淀粉缺陷型,在 因纯合状态下,可使淀粉合成酶的活性丧失,控制了糖类向淀粉转化,导致籽粒含糖量升高,淀粉含量显著下降,粒重极低。 由于高糖引起高渗,种子不易脱水干燥,因此成熟种子易遭受冻害,脱 2、水慢也易使种子感染串珠镰刀菌,被感染种子出苗率极大降低。 另外,胚乳皱缩使得果皮与胚乳之间有气泡,使种子在加工、运输过程中容易受损,大大降低了发芽率。 因此发芽率和出苗率低以及苗期生长缓慢是超甜玉米本身固有属性。 此外使用陈旧种子,发育不良的种子或未经精选加工的种子更易促使缺苗断垄的发生。 2、栽培环境不适土壤环境:土壤过粘、过沙、过酸、过碱、过干、过湿和肥力过低等均不利超甜玉米发芽和出苗。 气候环境:昼夜温差不大,病虫害较多,气候过湿,光照不足,湿度过高、过低等都不利于其生长。 栽培技术不当:田块不平整,土块过大压苗,播种覆土过深、过浅,土壤过渍、过干,未及时排灌,施肥不当,未及时防治鼠虫害等也是超甜玉 3、米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主要应对措施 1、选育和选用良种种子出苗率低,苗期生长势弱是制约超甜玉米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超甜玉米胚乳缺失,淀粉减少,粒重减轻,但许多研究表明,即使是同一胚乳突变基因,在不同的核背景中,种子发芽率和苗期生长势都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结果说明,不同的核背景,通过修饰基因,或者是微效多基因,对胚乳突变基因的效应起一定的修饰作用。 因此通过适宜的选择,可以积累这些有益的修饰基因或微效多基因,从而削弱胚乳突变基因的不良效应,提高种子发芽率和苗期生长势。 选用粒大、粒重高、发育完全良好、经过精选加工的合格种子。 2、种子准备播前要进行种子处理,目的是提高种子发芽率,防止播后病虫危害 4、,促进苗期正常生长,常用的方法有晒种、药剂拌种、发芽试验(要求发芽率大于 80%)等。 3、土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砂壤土为佳。 精细整地,使土壤细碎平整,上虚下实。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复合肥和磷肥为辅,用量一般为每亩施农家肥 1000斤、复合肥 10斤、过磷酸钙 5 公斤,施用方法有沟施、穴施、撒施等。 4、提高播种质量不同基因型的玉米之间应严格隔离 400 米以上,错期播种应相差 25 天以上。 适期播种,选择 10 厘米地温稳定在 10以上播种,播后一定要浇一次透水,覆土过厚不易出苗,覆土过簿、干湿不均,则出苗不匀。 地下害虫多的田块每亩用 3%米乐尔颗粒剂 5、5 公斤混细沙撒于种子周围,之后覆土 3米。 此后注意防止老鼠危害至 5 叶期。 5、育苗移栽采用育苗移栽,在小范围内防治鼠虫较为容易,也可缓解农时生产季节矛盾,并可节约种子。 2苗移栽比直播费工费时,但易做到苗齐、苗全、苗壮。 6、加强苗期管理移苗补缺:定苗前做好补苗工作,直播的在多余苗处带土移栽补缺,并连日浇水至成活;育苗移栽的从育苗圃用余苗补缺。 除草施肥:出苗前每亩可用 72%2,4酯 斤、或 50%阿特拉津约 工除草亦可。 苗期由母体营养生长转为靠吸收和制造营养生长发育,约 3 叶期应追一次壮苗肥,促幼苗生长,每亩用腐熟粪尿 500 公斤、尿素 20 公斤、钾肥 3斤混和穴施。 防治鼠虫危害:播后及时检查,若有老鼠危害按常规防治;若有蛴螬、蝼蛄、地老虎及其它地下害虫危害,一般采用晨间扒开危害部位周围土块捉虫,或用敌百虫、乐斯本等药剂拌幼嫩碎菜叶于傍晚撒施于危害点周围诱杀,或夜间用手电照明喷杀虫剂于虫体上。 疏苗定苗:为避免争水争肥,影响光合作用,3 叶期对苗密集的田块及时进行疏苗;5 叶期定苗,一般每穴留单苗。 疏定苗的原则是“去弱苗、虫苗、杂苗,留强壮苗”。 若地下害虫严重而又未能及时有效防治,定苗时间可适当推后。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