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优86(水稻)内容摘要:

2、中熟组试验,19971999 年 3a 区试,均表现高产、米质较优、多抗,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汕优 64,定名为 I 优 86。 【特征特性】I 优 86 株型半直,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高 105右,叶片长而挺直,主茎叶片 ,弯垂穗型。 平均每穗总粒数 122 粒,实粒数 110 粒,结实率 88%,千粒重 27g。 在陕西南部全生青期 145d,播种至齐穗 114d,属籼型中熟杂交稻,比对照种汕优 64 晚熟 2d。 抗倒伏能力强,成熟转色好,糙米率 精米率 垩白米率 56%,透明度 1 级,垩白度 粒长 消值 稠度 79链淀粉含量 227%,蛋白质含量 米饭洁白,食味优于 K 优195。 据本所 3、植保研究室抗病性鉴定,I 优 86 对穗颈稻瘟抗性为 R,明显强于对照汕优 64 经人工接菌鉴定,对白叶枯病抗性与对照汕优 64 相当。 I 优 86 在 1996 年本所中熟杂交稻比较试验中,平均产量 对照汕优64 增产 1997 年在陕西省水稻良种区试中平均产量 对照汕优 64 增产 居试验组合第 1 位 1998 年省区试中,I 优 86 对照汕优 64 增产 列参试组合第 2 位;1999 年在省区试中平均产量 对照汕优 64 增产 列参试组合第 3 位。 3a 区试平均较对照增产 I 优 86 在 1998 年安排的生产示范中,宁强县城关示范种植 均产量 对照增产 留坝县东沟乡示范种植1 4、3均产量 对照增产 所示范种植 对照增产 1999 年在省水稻区试生产试验中,安康市种子公司试验产量 对照汕优 64 增产 该组合已在适宜区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 【培育者】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地区及技术】I 优 86 生育期与汕优 64 相近,因此可在适宜生态区的安全播种期内露地育秧、两段育秧或薄膜覆盖育秧。 两段秧双株寄插,田用种量 龄 3540d。 露地秧应稀播,培育带蘖壮秧。 I 优 86 分蘖力较强,穗较大,抗倒伏能力强,因此在争取大穗的基础上,应适当密植。 插植密度 公顷插 穴,基本苗 157万178 万,有利高产。 I 优 86 适宜中上肥力水平种植,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以 宜,一般施纯氮 6、龄差 ,有效积温差 在幼穗发育初期开始进行剥检,发现花期不遇及时调节。 母本优 期较长,开颖好,分蘖力较强,插植密度 穴插810 苗。 父本 蘖力强,花粉量大,行比宜采用 2:16 或 1:14。 父本株行距 本移栽。 为使父本花期延长,增加花粉量,应培育带蘖壮秧。 因此父本秧回应施足基肥,精做秧板,重施分蘖肥,施好送嫁肥。 大田深耕细把后以有机肥配合氮磷钾肥施足底肥,插后 7d 适施分蘖肥,促早发。 母本优 稀播,培育壮秧,并于 2,3 叶期重施分蘖肥。 水浆管理应做到寸水浅插,深水护秧,浅水勤灌后期保持干干湿湿。 母本优 九二 0较敏感,在母本抽穗 10%时轻度割叶,喷施 60g/后隔1d 喷施 120g/隔 1d 喷施 15g/解除包颈。 每天 10:3013:30 每隔30竹杆赶粉 1 次,提高结实率。 父母本种子在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消毒,在分蘖期用井岗霉素防治纹枯病 1 次,重点防治稻粒黑粉病,在母本优 穗时用灭黑灵防治稻粒黑粉病。 严格选择制种隔离区,做好母本秧田及分蘖期去杂,重点进行母本抽穗期去杂去劣,成熟时先收母本,后收父本,严防机械混杂。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