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园田化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木耳是我国名贵的土特产品和传统的出口产品,由于它生产成本低、见效快,很受农民的欢迎。 以袋料栽培为例,一般每袋成本为 025065 元,可产干耳 50 克,以每公斤 50 元计算,每袋可得 2 元纯利,每亩可收入 24 万元,一年可种植两茬,即获利 元。 一、黑木耳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1温度木耳属中温型,发菌和出木耳温度约在 2025较为适宜。 2湿度培养菌丝体时,环境湿度 5060即可,出耳时要求环境湿度达80以上,培养料的湿度要偏大,以使后期出耳时水分充足,一般应达到 65左右,可凭手感粗略测定,用手攥紧培养料,当指缝间出现水珠而不滴下即可。 3空气木耳属于好气型,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时需要有充足的 2、氧气。 二氧化碳浓度大时不易发生菌丝。 4光照发菌时需要暗光,出耳时需要散射光(能达到看书的程度),当菌丝发好要出耳时需要强光刺激,引导出耳。 5木耳菌丝生长适宜的 为 665,一般拌料时应使 达到90 左右,经过灭菌后 自然降到 665。 二、培养料的选用选用不过夏不经雨淋的新稻草、阔叶树锯末(不能用松树锯末,最好是旧木材新锯的电锯锯未,而不用带锯锯末),玉米轴、棉子壳必须是没发霉的新料。 辅助原料有麦麸子、米糠、石高粉、生石灰等。 三、常用的几种配方1杂木屑 78、米糠 20、蔗糖 l,石膏粉 1,料与水的比例为1:1213。 2阔叶杂木屑 78、麦麸子 15、豆粉 2、生石灰 03、石膏粉02,有条件 3、者可加 2030的棉子壳。 3木屑 565、玉米轴(粉)30、慷麸 16、豆饼粉 2、生石灰05,石膏粉 四、拌料与装袋拌料有四个要求,一要均匀,二要控制含水率,三要 适当,四要杜绝污染。 拌料时先干拌、后湿拌,一定要拌匀,否则杀菌不彻底易感染杂菌。 料拌后要闷 23 小时,使水分均匀。 装袋前,再拌一拌,使 达到 右即可装袋。 栽植黑木耳的塑料袋规格为 1733 厘米聚丙烯塑料袋。 每袋装 500 克的干料,由于料与水的比例为 1:1213,所以装完袋后称重应为 1112 公斤。 装袋时先装袋容积的 l3,将袋底撑起,装满后用木棍于袋中央扎眼(深度达45 即可),然后套上颈圈,塞上棉塞。 装料后袋高为 16 4、17 厘米。 五、灭菌装完袋需经过灭菌后才能接种黑木耳。 目前常用土蒸锅灭菌,一次可灭菌500800 袋。 灭菌时锅内材料不能排列过密,以便蒸汽流动畅通,灭菌彻底。 灭菌时间为812 小时。 灭菌时要防止漏气;否则锅内达不到需要的温度影响灭菌效果。 六、般每 56 平方米可接种 1 万袋。 有条件可设置一个冷却间,灭菌后的料袋在冷却间冷却到 30左右时即可接种。 接种前12 大要对接种室消毒,具体方法:将白灰在接种室内四处扬撒。 放置56 堆硫磺和锯未混合物点燃熏 24 小时。 用甲醛 510 毫升和 5 克高锰酸钾混合熏 24 小时。 接种前,对镊子、接种钳等接种工具应用 75酒精擦拭后点燃消毒,操作人员要用肥皂 5、洗手,并用医用酒精擦拭。 接种时将菌种弄成玉米粒大小,用镊了夹出,一手打开培养袋棉塞,一手将菌种放人袋内。 一般在培养孔放 45 块,在袋上部周围放 45 块,然后用手在外面按一按,使茵种和培养料充分接触。 便于萌发。 最后塞上棉塞。 七、茵丝体培养接种前 10 几天,要把菌床准备好,选择地势高燥、通风、排水良好的地方做为栽培场所,床宽 15 米,长度下限,床面低于地面 5 厘米,床与床之间留有作业道。 菌床准备好后晒几天使之干燥,在床面上铺河砂 12 厘米,砂子上面铺上一层白灰,将培养袋一个挨一个排好,外面盖上草帘子。 在发菌的前 20 天主要是遮光、保湿,使之达 2025。 20 天以后菌丝能长至菌袋的 6、13 左右,此时注意通风,检查是否感染杂菌。 若发现袋内有黄、红、绿、青等颜色的斑块即为杂菌、较轻的可用福尔马林液注射患处,移到另室单独培养,仍有一定产量。 对污染严重,特别是有桔红色抱霉时,要立即隔离、在远处深埋或烧毁,以免蔓延和污染环境。 无杂菌的集中管理。 大约 50 天以后能发好菌,其特点是洁白的菌丝长满了菌袋,菌料表面出现黄色水珠或黑色水珠。 八、出耳期管理重新调整床面,将菌袋取走,把床面灌一次大水,发现有虫时,可喷一次药。 待水渗入后,将菌袋口沿颈圈下部剪掉,然后倒置于床面上,袋与袋之间应留有空隙。 间隔 56 厘米割口引耳(用锋利的刮脸刀片在袋中部周围将耳料割一下)。 一般一袋从上到下可割 3 行,每行 1012 个,口呈“”字型,3 行的剖口应成“品”字型。 “”型口规格大约 15 厘米见方。 结合开口增加光照刺激出耳。 管理上湿度应达到 80以上、在外面盖上草帘子,当湿度不够时而用喷雾器往草帘于上喷水保湿,必要时外面再覆上一层塑料薄膜。 大约 10 余天左右,木耳即可长出来。 九、采收当木耳长至 8 分熟时(耳片没有完全展开时)采收,采收前两三天停止喷水。 采收时一次摘净。 采完后停浇水 7 天,可以暗光培养,促使继续出耳。 一般可收获 3 茬,茬与茬间隔 20 余天,头茬产量占 50。 采收后的木耳晾于,最好是阴干,不可在阳光下暴晒,晾干后产品即可上市。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