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20条内容摘要:

筑物: h≥。 高层建筑: h≤。 中小学建筑: h≥。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 h≥。 注:以上高度指施工完成后的净高度 ,起算面从阳台地面算起。 栏板和栏杆应以坚固、耐用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 嵌填处理。 栏板或栏杆距楼面或屋面 高度范 围内不应留空。 住宅和有儿童经常使用的建筑,其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 ,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 h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住宅室内楼梯扶手 h≥ ,当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 时,其扶手高度 h≥ ; ( 2)中小学室外楼梯扶手 h≥ ; 11 条 号 通病 现象 部位或 项目 技术措施 6 使用安全 栏板、栏杆、 扶手 ( 3)其它建筑室外楼梯扶手 h≥ ; ( 4)其它建筑室内楼梯扶手 h≥ ; (注:以上高度均指施工完成后的净高度,自踏步前 缘线量起) 住宅和有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 ,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梯井净宽大于 时,必须采取防儿童攀滑的措施。 7 裂缝 混凝土梁板 楼板厚度不宜小于 100mm;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宜小于 120mm。 建筑外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楼盖的角部板块,其板厚不宜小于120mm(见图 、 )。 建筑物平面刚度突变处的楼板宜适当加厚。 图 图 挑出阳台宜用梁 式结构;当挑出长度 L≥ 时,应采用梁式结构;当 ≤ L 且需采用悬挑板时,其根部板厚不小于 L/10 且不小于 120mm。 板面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 10mm。 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大于 200mm,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大于 300mm。 单向板长跨方向底筋配筋量 As≥ ,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200mm,直径不宜小于 6mm。 ≤ L 时,受力钢筋直径 A s3bh /1000h ≥ 120( 用于双向板)≥( ( 用于单向板)LoA s3b h/1000A s3b h/1000h ≥ 120≥Lo(≥≥ 12 条 号 通病 现象 部位或 项目 技术措施 7 裂缝 混凝土梁板 不宜小于 12mm。 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梁角部板块宜按图。 (或宽度 )突变处,板底板面通长钢筋配筋量 As≥ 3bh/1000。 L≥ 400mm、长度大于 3m时,应按图。 图 、露台板、厨房厕所板以及≤ 2m的多跨连续单向板均宜设置通长面筋。 hw≥ 450mm时,应在梁两侧面设置腰筋,每侧腰筋配筋率 Asbhw/1000,间距不大于 200mm,如图。 图 图 ,不论整浇或后浇,均应设置足够的抗裂纵筋,限制裂缝宽度,如图 所示。 抗裂 钢筋 As bh /100 0L ≥ 400≥≥≥每侧 As bhw /1000间距不大于 200 ≥450≥悬吊板抗裂纵筋梁梁 13 条 号 通病 现象 部位或 项目 技术措施 8 夹渣 蜂窝 模板 工程 柱、梁柱节点、混凝土墙以及梯板的模板安装均应在其根部预留 100 100mm 的垃圾出口孔,清洗垃圾后再予封孔,防止接口处出现夹渣现象。 垃圾出口孔按下列要求留设: ( 1)柱、梁柱节点每根(处)留一个垃圾孔; ( 2)楼梯板每跑留一个垃圾孔; ( 3)混凝土墙每 3m 留一个垃圾孔。 9 施工 质量 钢筋 工程 : 图 图 ( 1) 一、二排纵筋 之间的净距 不小于 25mm 和 一排纵筋直径的较大者。 如箍筋弯勾阻挡 二排纵筋 位置,应按如图 、 或图 处理。 ( 2)分隔筋直径不小于 25mm 和 纵筋直径的较大者,一、二排纵筋与分隔筋三者必须 靠紧 ,用粗铁丝绑 扎。 ( 3)梁面第一分隔筋距支座 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m 设一处,同一面纵筋每跨不少于 2 处; ( 4)梁底第一分隔筋距支 座 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m 设一处,每跨不少于 2 处; 框架梁 、柱 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分隔筋梁面 二排纵筋梁面 一排纵筋分隔筋梁面 一排纵筋梁面 二排纵筋梁 底二排纵筋分隔筋梁 底一排纵筋分隔筋梁 底一排纵筋梁 底二排纵筋梁梁 梁梁 14 条 号 通病 现象 部位或 项目 技术措施 9 施工 质量 钢筋 工程 ( 1)框架梁 、柱 箍筋应按图 制作;当梁 、柱 纵筋较密,无法按图 制作时, 应做成焊接封闭环式箍筋 (如 图 或规范的焊接工艺 ),不得焊伤箍筋。 图 图 ( 2)梁柱节点箍筋必须按图 或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制作,并按设计要求的间距加密箍筋。 当现场安装有困难时,可在柱每侧设置不少 于 1 根ф 12 钢筋段与节点箍筋点焊制成钢筋笼,随绑扎后的梁筋一齐下沉至设计位置,如图 、图。 图 图 、垫块及钢筋保护层 垫卡及垫块:禁止使用碎石做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 宜优先选用塑料垫卡;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 条 通病 部位或 技术措施 5d10 dAA箍筋直径焊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