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有机磷钾作基肥 前轻后重加锌素内容摘要:
1、机磷钾作基肥 前轻后重加锌素 玉米是许多元素的指示作物,如,氮、钾、钙、镁、锌。 如何根据春玉米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科学施肥,对提高春玉米产量是非常重要的。 由营养失调引起的生理病害,称为缺素症。 一般缺乏大量元素与缺乏微量营养元素的外部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差别。 缺氮,幼苗矮化、瘦弱、叶丛黄绿;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沿叶片中脉发展,形成一个V形黄化部分;致全株黄化,后下部叶尖枯死且边缘黄绿色;缺氮严重的或关键期缺氮,果穗小,顶部籽粒不充实,蛋白质含量低。 缺磷,嫩株敏感,植株矮化;叶尖、叶缘失绿呈紫红色,后叶端枯死或变成暗紫褐色;根系不发达,雌穗授粉受阻,籽粒不充实,果穗少或歪曲。 缺钾,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呈 2、黄色或似火红焦枯,后期植株易倒伏,果穗小。 缺锌,系土壤或肥料中含磷过多,酸碱度高、低温、湿度大或有机肥少的土壤易发生缺锌症。 玉米是禾本科作物,按其生育特性,可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重要阶段。 玉米在一生中吸收的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 大致来说,每生产 100米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 比例为 1不同的生育阶段,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是不同的。 研究表明,春玉米苗期对氮的吸收量较少,只占总氮量的 拔节孕穗期吸收量最多,占总量的 抽穗开花期吸收量占总量的 籽粒形成阶段,吸收量占总量的 春玉米对磷的吸收,苗期吸收量占总量的 拔节孕穗期吸收量占总量的 抽穗受精和籽粒形成阶段,玉米对钾的吸收,春玉米与夏玉米 3、基本相似,在抽穗前有 70%以上被吸收,抽穗受精时吸收 30%。 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营养水平密切相关,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都表现为苗期少,拔节期显著增加,孕穗到抽穗期达到最高峰的需肥特点。 因此玉米施肥应根据这一特点,尽可能在需肥高峰期之前施肥。 春玉米施肥原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穗肥为主,粒肥为辅。 有机肥、全部磷钾肥和 1/3 氮肥作基肥施入。 施用基肥时,应使其与土壤均匀混合,一般每公顷可施农家肥3750060000果用氮肥作为基肥,每公顷可施用碳酸氢氨 200300尿素 5075定要深施,以防氮素挥发损失。 在缺磷土壤中,每公顷施过磷酸钙 450600缺钾土壤中,每公顷施氯化钾 150缺锌土壤中,每公顷施七水硫酸锌 15播前,用少量农家肥在配合适当的氮磷化肥条施或穴施,作为玉米种肥。 玉米追肥是玉米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多采用前轻后重的施肥方式,即玉米在拔节前施入追肥的 1/3,每公顷施尿素 75150大喇叭口期施入追肥的 2/3,每公顷追施尿素 150300采用前重后轻施肥方法增产 专利查询。玉米 有机磷钾作基肥 前轻后重加锌素
相关推荐
单编 号 备注 监理工程师: 注:本表由现场监理填写, 其后附测量 放样核验资料 , 每月 5日报 监理分站。 监理站现场监理工作手册 — 监理内业资料和表格使用 17 中铁济南监 理公司 大西客专项目监理部 原材料验证试验报验 台帐 报验单编号 验证日期 材料名称 报告单编号 产地 规格 批量 使用部位 合格证编号 验证试验人 注:本表由 见证 监理填写,每月 5日报 试验室。
小时湿水一次。 清 水池,砼有防水抗渗的要求 (水池 壁和底板抗渗等级 S6,顶板为 S4),每道工序都要严密组织施工。 砼要振捣密实,底板不留施工缝,墙板水平施工缝留在底板上 30cm处,并要安设好钢板止水带,钢板止水带宽 400mm 厚 3mm,通长设置。 对拉螺栓中设止水环。 砼按规范要求留置好试块。 砌体工程 为确保砌筑质量,首先要把好材料的进场关,对进场的各种规格砌块要有检验合格证
白沙 1 办公楼 9 吊顶型玻璃球闭式喷头 DN15 68℃ K=80 福建天广 1103 办公楼 10 直立型玻璃球闭式喷头 DN15 68℃ K=80 福建天广 850 办公楼 11 湿式报警阀组 ZSFZ DN100 福建天广 2 办公楼 12 消火栓 SG24D65 铝合金门框、 700 2401600配备 DN65消火栓 1个,QZ19水枪 1支, 25 米长衬胶水带 1条,报警按钮
稻的科学追肥法 玉米的需肥规律是苗期占整个生育期需肥总量的 2%,穗期占 85%,粒期占 13%。 据调查,每生产 100 公斤玉米子实,需氮 斤,磷 斤,钾 斤,玉米需肥的高峰期是拔节至大嗽叭口期,一般进行二次追肥,第一次在拔节开始,亩追尿素 10 公斤,或硝酸铵 15 公斤,在抽雄前 710 天追第二遍肥,每亩追尿素 12 公斤或硝酸铵 17 公斤,如果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底肥、种肥足
双覆”增收技术 玉米大垄双行地膜覆盖(简称玉米“大双覆”)是一项能够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增加积温,显著提高产量的先进栽培技术。 该项技术适宜我省玉米主产区,尤其是西部干旱地区和东部半山区。 据了解,今年我省计划在玉米主产区推广玉米“大双覆”栽培技术 500 万亩,计划增产 25。 有关农业专家介绍了技术要点:选择平坦、深厚、中等以上肥力,排灌条件好的地块,整地要求平、细,并注意保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