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施肥技术内容摘要:

1、、千克农家肥为宜,施入 1518 厘米土层中。 使用化学肥料做基肥时将 40%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一起结合翻地或耙堆施入稻田中,但在漏水田应以 60%的钾肥做基肥,40%在拔节前做追肥,尿素施用量每公顷 105185 千克,以深施为宜。 肥足、穗肥稳、粒肥轻”。 巧施穗肥:水稻孕穗期是肥料利用率最高的时期,穗肥可促进颖花数量增多和防止颖花退化。 因此,穗肥又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 促花肥有促进颖花分化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一是会引起基部节间加长,容易倒伏;二是对生育期短的品种还会促进后期无效分蘖。 促花肥有减少颖花退化,提高粒重的作用。 所以,穗肥要巧施,要看苗施肥。 在土壤比较肥沃,基肥足,长势旺拔节黄 2、后立即转绿的情况下,可不施穗肥,在拔节黄后叶色不转绿时,可在穗分化后的酌施穗肥。 穗肥用量不易过大,正常情况下,50 千克。 巧施粒肥:粒肥具有提高结实率、千粒重的作用,施用原则是早施、少施。 每公顷施硫酸铵 75105 千克为宜,也可采用每公顷用尿素 15 千克,加磷酸二氢钾 3 千克,兑水 750900 千克进行叶面喷施。 锌肥的施用:水稻移栽后 20 天左右,新叶中筋失绿变白,基部老叶产生褐色斑点,根系细弱,生长迟缓等均为缺锌症状,可追施硫酸锌。 克左右,均匀撒施在田里。 二、钾配合施用,施足磷钾肥。 目前仍有少数农民单一施用氮肥不重视磷、钾肥的施用。 施用氮肥过多,促成水稻贪青旺长,是加重稻瘟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水稻完全返青产生新根群之后追第一次氮肥。 每次追肥数量不可过大,间隔时间要适时而定。 是会产生肥害,二是使氮、磷、钾比例失调;三是会诱使稻瘟病加重发生。 肥数量应适当减少,可以在追肥时实行氮磷钾配比追施,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流失。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