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内容摘要:

稻肥床旱育稀植,秧苗矮壮,根系活力强,抗寒性好,栽后发棵快,具有爆发力,分蘖旺盛,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好;能早播早栽,提早成熟,比常规栽培提早天成熟;节本增收,每亩水稻可比常规栽培增收公斤,省秧田、农膜各,省种子。 该技术的关键是培肥苗床、旱育、稀植、合理施肥。 培肥苗床:肥床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等营养元素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供肥强度和蓄水保墒性能后的苗床。 冬前每亩苗床施稻麦秸秆公斤、家畜粪公斤、过磷酸钙公斤,播种前每亩施尿素公斤、过磷酸钙公斤、氯化钾公斤,肥土融合。 旱育:育秧期间对秧苗进行干旱锻炼,控制秧苗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下扎,积累营养物质。 出苗期保持土壤含水量在以上,其他时期控制水分,保持湿润。 中午秧苗出现卷叶时傍晚浇水,以浇透表土为度。 遇阴雨天气,及时排水降湿,保证雨止田干,以免秧苗窜高旺长,失去旱育秧的优势。 稀植:肥床旱育秧本田期具有叶蘖快速增长的优势,栽插密度应比水秧稀,基本苗要比水秧少,具体密度根据茬口、品种、施肥水平而定。 杂交稻每亩万穴左右,单本栽插基本苗万万;常规稻每亩万万穴,双本栽插基本苗万万,都能使旱秧分蘖优势得到发挥。 合理施肥:旱秧前期叶蘖增长快,后期根系功能期长,应减少前期用肥比例,增加穗粒肥用量,防止前期茎蘖增长过快。 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为。 氨态氮作基肥时,应在耕后耙前干施,追肥要落干施用,施后浇水。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