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鄂晚11号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1 号栽培技术高产优质抗病晚粳鄂晚 11 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鄂晚 11 号是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晚粳新品种,2001 年该品种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 一、特征特性1、产量高。 该品种参加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鄂宜 105增产 增产极显著。 从选育至今,该品种在孝南区进行了 13 点次同田块试验,加权平均亩产 斤,比鄂宜 105 增产 2、生育期适中。 该品种属晚粳中熟偏迟类型,在我地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128,比鄂宜 105 迟 2。 3、品质优。 2000 年参加省区试,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糙米率 整精米率 长宽比 白粒率 15%,垩白度 直链淀粉含量 胶 2、稠度 73 毫米,达到了国标优质粳米标准。 其中糙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四项指标均达国标 1 级优质粳米标准;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三项指标达二级标准。 米粒商品外观好,食品佳。 4、抗性强。 省区试抗病性鉴定,该品种为高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纹枯病较轻。 茎秆坚硬,耐肥抗倒,适合中高肥力田种植。 后期抗寒性好,成熟叶青籽黄。 因此,适应性强、稳产性好,是该品种最突出的优点。 5、株型紧凑,穗粒协调。 该品种叶片窄短厚实,直立不披,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结实率高。 作双晚,株高 80米,亩有效穗 25,穗总粒 80,穗实粒 70 粒左右,结实率 80%以上,千粒重 24 克左右。 脱粒性较好, 3、但比鄂宜 105 稍难,机械易脱,稻草上不留残谷。 该品种的缺点是:(1)易感恶苗病。 (2)本田生长前期,在高温条件下,缺钾反应每感。 若土壤钾肥不足,分蘖前期,叶片有红锈斑症状,但随着气温的降低,到分蘖末期,症状逐渐消退。 二、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作一季晚稻应在 5 月中下旬播种,秧龄 30 天左右;作双季晚稻应在 6 月 15播种,7 月 20移栽,秧龄 35 天左右为宜,最大秧龄 40 天以内。 播前必须用强氯精浸种,防止恶苗病。 苗本田用种 5斤,亩秧田播量 30斤,1 叶 1 心喷多效唑,促矮壮分蘖。 秧田要求施足底肥,并及时追施断奶肥和促蘖肥,以培育带蘖壮秧。 2、插足基本苗。 株 4、行距 米,每穴 5,亩插 15 万以上基本苗。 3、科学管理肥水。 该品种适合肥力较高的田种植,尤其适全在西甜瓜的后茬种植。 中等肥力田亩应施纯氮 11斤,并注意增施磷、钾肥。 具体施肥方法为:亩施三元复配肥(5、0 公斤、加碳铵 20 公斤作底肥,或相当的有机肥作底肥;移栽后 4,亩追尿素 5 公斤作促蘖肥;晒田复水后,亩追氯化钾 8 公斤,促壮秆大穗;齐穗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1,促籽粒饱满。 在管水上,寸水插秧返青,浅水分蘖,亩苗数 25时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后期湿润管理。 4、防治病虫。 注意防治三化螟、二化螟、卷叶螟、飞虱等害虫。 孕穗至抽穗期喷 1井岗霉素防纹枯和稻曲病。 该品种虽然对稻瘟病有较强的抗性,但随着种植代数的增加,抗性必然会逐渐减弱,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