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杂交晚粳稻恢复系选育成功内容摘要:

1、上海农业科学院专家努力,成功选育与利用了“长江流域杂交晚粳稻恢复系申恢 254、申恢 1 号”,该项目今年被上海市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 长江流域杂交晚粳稻应用于生产的关键是育成优良的晚粳型恢复系,该项目利用籼粳亚种中间材料为桥梁亲本,在晚粳稻品种中导入籼稻恢复基因,采用聚合杂交、系统选择,集聚多个优质亲本的优良基因和恢复基因,通过纹图谱分析及遗传距离测定,成功育成长江流域大面积应用的强优势、优质、高结实率、花粉量大的杂交晚粳恢复系申恢 254 和申恢 1 号。 以申恢 1 号和申恢 254 为亲本广泛配组,已经选育出常优 1 号、申优 254、申优 1 号、申优 693、申优 10 号、花优 2、1 号、申优 254、品优 693 等 8 个杂交粳稻组合。 其中常优 1 号、申优 254、申优 1 号、申优 693 四个组合已经通过省、市以上品种审定,常优 1 号是第一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南方杂交晚粳稻组合,申优 10 号参加 2005 年上海市杂交粳稻区试,表现强优势、高结实率、大穗,产量列参试组合之首。 到 2005 年,以申恢 254、申恢 1 号为亲本培育的杂交粳稻组合累计推广 135 万亩以上,其中 20032005 年期间推广 亩,累计增产优质稻谷 5674 万公斤,新增产值 元,新增利润 元,社会经济效益极其显著。 以该两个恢复系为亲本培育的杂交粳稻组合今后几年将成为长江流域杂交晚粳稻主要组合,占长江流域杂交晚粳稻推广面积 60%以上。 该两个恢复系的育成促进了该区域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品质的改善,育成的强优势组合已成为上海及长江流域种源农业的重要支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由于杂交粳稻抗性增强,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节约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