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油菜新品种陕油9号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栽培技术 陕油 9 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油菜育种室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3A 和恢复系 1186C 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2004 年 9 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突出优点是生长势强,抗倒伏,抗病毒病,耐菌核病,品质优良,丰产性状好。 2004 年在关中、陕南大面积推广种植和在安徽、江苏示范种植,均表现为优质丰产,适应性强。 其有望成为黄淮流域丰产优质主栽品种之一。 1 物学特征该品种属弱冬性,中早熟,全生育期 243 天。 冬前幼苗半直立,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 苗期出叶 12 片以上,生长势强,整齐一致,个体发育健壮,耐冻性极强 2、。 返青至初花阶段生长缓慢,有利于避过倒春寒。 初花后生长迅速,花期集中,灌浆速度快。 成熟期在同等条件下比秦优 7 号早 3 天。 植株高度比陕油 8 号稍低,株高 170180株分枝部位稍低,单株有效分枝数 10 个左右。 角果分布较集中,较短粗,有效角果数 400 个以上。 角粒数2335 粒,千粒重 右。 质性状陕油 9 号品质优良,经陕西省种子管理站送样检测,芥酸含量小于 硫苷含量 g,符合国家优质双低油菜品种标准。 含油量较高。 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抗(耐)病性鉴定,该品种耐菌核病。 量表现陕油 9 号丰产性好,该品种 20032004 年参加陕西灌区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量 对照秦优 7 3、号平均亩增产 2004 年参加陕西省灌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对照秦优 7 陕油 9 号适宜于陕西关中、陕南及黄淮流域同类型地区种植,也可在长江流域示范推广。 2 足底肥每亩施有机肥 3000酸氢铵 50磷酸钙 50每亩施尿素 10酸二铵 20肥于播前一次施入,陕南和黄淮稻田缺硼土壤每亩底肥加施 砂。 期播种关中灌区西部为 9 月 1015 日、东部为 9 月 1520 日、陕南盆地 9 月 510 日播种育苗;苗龄 4045 天,绿叶 67 片,苗高 2026茎粗 即可移栽。 黄淮地区播期与当地甘蓝型油菜相同,即平均气温下降到 2018,或冬前大于 0积温达到 930时为直播期。 育苗播期应比直播期提 4、早 710 天。 理稀植该品种适宜的留苗密度在关中灌区为每亩 800010000 株,陕南及黄淮流域每亩 60008000 株。 前管理油菜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带土移栽,防治黄曲跳甲等害虫。 直播油菜要在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育苗则在三叶期定苗。 定苗后及时防治菜青虫和芜菁叶蜂。 冬管理油菜越冬前要适时培土冬苫,脱肥田块结合培土冬苫亩追施尿素 5灌溉条件的地区,可于冬至立春进行冬灌,以增强幼苗抗寒性。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春管理及时扒土放苗,视苗情追施薹肥,一般在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进行,每亩沟施尿素 5右。 若出现冬春连旱时,要及时进行春灌,底墒充足时,则不宜春灌。 油菜返青至抽薹初期是茎象甲产卵危害时期,应及时喷药防治。 角期管理初花期每亩用 硼砂、磷酸二氢钾和 2%的尿素水溶液与 40%氧化乐果、40%菌核净 1000 倍液的混合药肥 50雾,达到防虫追肥增角增粒重的目的;油菜盛花期进行放蜂或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终花后及时防治蚜虫。 当全田有 70%的主序角果籽粒变为黄褐或黑色时,即为收获适期。 收获后堆垛后熟 35 天,以提高籽实粒重和出油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