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常见问题解析内容摘要:

1、鲍菇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食用菌种类之一,其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但在杏鲍菇生产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给菇农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要给予重视。 一、菌袋污染造成大部分菌袋污染的直接原因是灭菌不彻底。 在适宜的水分、温度条件下,菌袋内没有被杀死的杂菌开始繁殖,开始星星点点地分布在菌袋上,后来扩展成片。 导致灭菌不彻底的原因:(一)拌料时培养料没有吸透水,料内有生心,尤其是木屑、玉米心等质地较硬的培养料易发生这种情况。 (二)在灭菌过程中没有排尽冷空气,灭菌锅中始终被冷空气占据一部分,导致热循环不良。 (三)灭菌时间不足,或在灭菌过程中出现停火,或灭菌锅内菌袋摆放过多过紧, 2、均会出现灭菌不彻底的问题。 二、菌丝生长缓慢(一)菌种活力弱可造成菌丝生长缓慢。 一定要到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单位购买菌种。 菌种适宜菌龄为 3040 天,菌丝洁白、浓密、粗壮,表明生命力强。 (二)菌袋装料过紧或含水量过高(高于 65),菌袋内由于没有充足的氧气,抑制了菌丝的生长速度。 (三)发菌温度过低,如小于 20,且通风不良或培养料的酸碱度不适宜(适宜的 为 7 左右),也会造成发菌缓慢。 三、菌袋侧面出菇且多畸形在灭菌过程中,菌袋相互挤压,圆形的菌袋变形,致使栽培料和菌袋之间产生空隙,为菌丝拧结提供空间。 再加上低温、光照刺激和机械刺激(如倒袋等),使菌袋侧面的菌丝拧结形成原基,发育成子实体。 由于 3、塑料袋的限制,这种菇全部为畸形。 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对菇蕾进行捏压,使其停止生长,以免造成更多的营养浪费。 四、子实体个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进行疏菇蕾。 原基分化后,在菌袋两侧长出很多菇蕾,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 但由于营养和空间的限制,这些菇雷大部分不能长成商品菇,所以要进行疏蕾,以免浪费营养。 疏蕾的原则是在菇蕾刚形成时,选位置好、菇形正、大小相近的菇蕾,每面留 46 个,子实体长至 2 厘米时,再进行一次优选,每面留 24 个。 这样,便能保证较高的商品率了。 五、菌丝旺长在出菇时,菌丝突然旺长,菌袋两端、子实体上长满白色菌丝,子实体从菌盖中间开始隘缩,严重时子实体黄化死亡。 这主要是由菇棚内温度突然升高所致。 在出菇阶段,菌丝、子实体都在生长,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生长达到动态平衡。 决定这一平衡的是温度,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菌丝生长,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原基的分化。 突然升温,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菌丝生长占了优势。 在营养、水分一定的情况下,供给菌丝生长的营养、水分多,供给子实体的营养、水分就少了,严重时子实体营养倒流,在外观上表现出子实体萎缩,甚至黄化死亡。 应防止菇棚内突然升温。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