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的栽培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袋埋于土中,畦上要再建拱形塑料棚,以便灵芝生长时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条件。 建棚用毛竹片或细钢筋弯成拱形,两端插于畦两侧,每隔 60 厘米距离插 1 根,拱形架中间离畦面 70 厘米左右。 架建好后再在架上盖塑料薄膜,将整个畦面盖住。 室外袋料埋土栽培灵芝时,主要依靠自然条件。 若有适当的人工辅助,灵芝的生长会更好。 温度控制:菌袋埋土后到出芝阶段,若棚温超过 25时,要揭开拱形棚两端的塑料薄膜;若棚温超过 28时,将拱形棚中部两侧用小竹竿撑起,在荫棚上覆盖草帘,遮去更多的阳光;温度低于 22时,将拱形塑料棚密闭。 有阳光时,将荫棚上的遮荫物拨开,增加阳光照射量。 水分调节:覆土后应根据 2、土壤含水量和灵芝大小适量喷水。 除不长灵芝的季节(冬季)外,其余时间土壤都应保持湿润,达到用手一捏即扁,不裂开,不粘手,含水量为 1820(100 克湿土烘干后重量减轻 1820 克)。 灵芝未开片时,喷雾的雾点要非常细小,且喷水量不可过多,每平方米一次喷水不超过。 子实体稍大时,喷水量可逐渐增加。 子实体散发孢子时不喷水,以防止菌盖表面孢子的流失。 揭膜通气:出芝期间,应根据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要求适时揭开拱形棚塑料薄膜,以降低棚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使灵芝生长良好。 在正常情况下,菌蕾未出土时一般不需专门揭膜通气,在观察生长或喷水时开启覆盖膜,即可达到通气要求。 菌蕾出土后到子实体开片(菌柄长 5 3、厘米左右),拱形棚前后两端的薄膜可卷起。 菌蕾开片后,棚内通风量要增加,通风面也要增多。 子实体完全开片后无雨时,拱形棚上的塑料薄膜可全都揭去,这样子实体才长得厚而坚实。 通风还要根据气温变化而变化,气温低时通风量适当减少,气温高时通风量要增加。 下雨时薄膜要覆盖好。 采收 灵芝从原基形成到采收共需 25 天左右时间。 子实体成熟的标准是菌盖边缘的色泽和中间的色泽相同。 但子实体成熟后还应继续培养 710 天,使子实体更坚厚。 采收的方法是:用剪刀齐灵芝柄基部剪下,然后再修整,菌柄保留 2 厘米长。 室外栽培灵芝的采收、干燥,与室内栽培灵芝相同。 一批灵芝采收后应将畦面重新整理,除去杂草,适当补撒土粒,使覆土层厚度和开始时相同,以利下一批灵芝正常生长。 晒(烘)干 灵芝采收后,要在 23 天内烘干或晒干。 否则,腹面菌孔会变成黑褐色,降低品质。 晒干时,最好放在有架的芦帘上,腹面向下,一个个摊开。 若遇阴天不能晒干,则应用烘房(箱)烘干,烘温不超过 60。 如灵芝含水量高,开始24 小时内烘温不可超过 45,并要把箱门稍稍打开,使水分尽快散发。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