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山镇土地整理可研(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本项目属于市 重点 项目。 XX县 银山镇土地 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 项目性质 本项目性质为 土地 整理。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项目区位于 XX 县 银山镇 , 涉及 银山镇 的 西茂王 、 东茂王 、 银山村 、 西汪 、 孙阜村 及 贺庄 共六 个行政村。 北至 银山镇与斑鸠店镇的 乡镇 界 ,南至 银山镇水泥厂 河堤,西至 铁山头村居 民点 , 东 以西蜡山北侧农村道路为界。 地理坐标 为东经 116176。 07′17″~ 116176。 10′17″,北纬36176。 02′30″~ 36176。 06′20″。 项目区地貌类型 项目区属平原地貌。 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总规模为 公顷(不包括林地等不参加整理的地类面积)。 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 项目区土地隶属 西茂王 、 东茂王 、 银山村 、 西汪 、 孙阜村 及 贺庄共六 个行政村 , 使用权归村村民承包使用。 土地四至明确,界址清楚,面积无误,权属无争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证书齐全。 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 新增耕地率 预计新增耕地 公顷,新增耕地率 %。 项目建设工期 根据项目区的规划内容和施工条件,项目区的建设工期为 1 年,为 20xx 年 1 月 ~ 20xx 年 12 月。 项目总投资、亩均投资 项目预算总投资 万元,亩均投资 1288 元 , 全部申请 市XX县 银山镇土地 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 投资。 其中 : 工程施工费 万元,占总投资的 %;设备购置费 万元,占总投资的 %;其它费用共计 万元,占总投资的 % ; 不可预见费 万元,占总投资的 %。 2 项目区概况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 1) 地形地貌特征 项目区为平原,坡度在 5 度以下。 ( 2) 海拔高程 海拔最高处 ,最低处 ,最大相对高差。 ( 3) 地势起伏情况 总体地势 为 北 高 南 低 , 西 高东低 ,起伏不大。 土壤、植被 土壤类型 为砂壤均质石灰性河潮土 , PH 值在 左右,土层 瘠薄并厚度不均。 有机质 平均 含量 为 1%,全氮 %,碱解氮 平均含量为 54ppm,速效磷 和 速效钾 分别为 5ppm 和 165ppm。 按全国六级分类标准标定,有机质含量相当于全国分类标准中的四级,氮素为五 级,速效磷为五级,只有速效钾相当于分类标准中的二级。 总的看来,土壤养分含量处于偏低水平,特别是氮素不足和严重缺磷是一个突出问题。 项目区耕种悠久,原生自然植被不复存在,大部分为栽培植被。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花生、棉花等。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项目区地下水源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含水岩组。 主要含水层XX县 银山镇土地 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为中粗砂夹砾石。 含水层分布均匀,厚度大,埋藏浅,造水性好,为富水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项目区属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地层,间有前震旦系隐伏地层。 产状平缓,基本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 3176。 ~6176。 岩性主要是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砂质灰岩、页岩、砂质云母页岩、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及混合岩。 资源条件 农业气候资源 ( 1)热量 热量是一项重要的气候资源,热量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品种布局和产量的形成。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 ℃ ,一月份最冷,七月份最热,二至六月,九至十二月气温升降变化显著,一至二月,六至八月变化比较平缓。 无霜期 200 天左右。 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品种繁多的动物植物提供了良好的适生环境。 ( 2)光能 太阳辐射是地表的主要能量源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体 内贮藏的生物化学能。 项目 区年光照时数为 2552小时,热量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 ( 3)降水 项目区 多年平均降雨量 为 ,降水季节分布不均, 一年内降水量 7 月份最多, 1 月份最少。 历年来 7 月份平均降水 195 毫米,1 月份平均降水 毫米。 年平均蒸发量为 1310mm,最大蒸发时间为 4~ 9 月份,占全年蒸发量的 80%,相当于降水 量 的 倍。 水资源 项目区 境内 无地表水,但项目区西部 公里处黄河 流经银山镇,XX县 银山镇土地 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项目区东部不到 2 公里就到 XX 湖。 项目区地下水源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含水岩组。 主要 含水层为中粗砂夹砾石。 含水层分布均匀,厚度大,埋藏浅,造水性好,为富水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单井涌水量 50~100m3/h, 水质符合灌溉水质标准, 可满足灌溉需要。 生物资源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花生、棉花等;林木主要有杨 树、 柳 树 、 梧 桐树、榆树等;动物资源主要有牛、猪、羊、鸡、鸭、鹅等。 社会经济状况 人口情况 项目区总人口 11921 人, 全部为农业人口。 其中劳动力 8345 人,占 70%。 人均耕地 , 20xx 年总经济效益万 4291 万元,人均收入 4798 元。 农村劳 动力就业率 73%,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 经济发展水平 项目区内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不发达,工业产值不高。 项目区内绝大部分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节,约有 10%的人员从事建筑业及第三产业。 20xx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 4798 元。 近年来,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均劳作面积加大,项目区各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力闲置情况。 项目区工业基础薄弱, 应当 通过充分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使 当地经济更加快速发展。 科技发展水平 项目区农业科技水平较高,良种普及率达 90%以上,农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保 护地栽培、反季节栽培、有机化栽培、节水灌溉等技XX县 银山镇土地 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术已广泛采用。 但也存在偏施化肥、轻施农家肥等现象,地力有下降趋势。 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详见附表 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项目区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具体指标如下: ( 1) 土地垦殖率 =原有耕地面积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 = 100%=% ( 2) 土地利用率 =已利用土地面积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 = 100%=% ( 3) 耕地复种指数 =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 /耕地面积 = 土地 利用经济效果 项目区现状土地单位产量为小麦 5700kg/hm2, 玉米 为 6450 kg/hm2。 治理后 小麦 可提高单产 1800 kg/hm2, 玉米 可提高单产 2550 kg/hm2, 土地利用率及生产潜力较高。 基础设施条件 交通基础条件 项目区的对外交通基础条件较好,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但项目区内部交通条件 一般 , 多数为 土质 农村道路 , 宽度在 3m 左右, 部分在 2m 以下, 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不便。 结合本次土 地整理做相应的调整。 XX县 银山镇土地 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排灌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有多条灌溉渠道, 但 均为土质,灌溉过程中水资源浪费严重。 现状分布的井部分已使用多年并有损毁现象。 道路两侧有简易的 排水设施, 占地面积大, 需重新布设。 电力基础设施状况 项目区 用电可以从附近 居民点 变压室 引电, 电力供应 可以满足项目灌溉用电需要。 农业生产状况及农田基础设施现状 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播种面积分别在 公顷以上,复种指数接近 2。 农田基础设施现状 ( 1) 田间水利工程现状 项目区内无 灌溉水源, 灌溉水源主要为地下水,采用机井取水,机井数量 较 少。 采用地表水灌溉的 渠道为土质 , 占地面积大且渗漏严重; 排水系统不完善, 基本没有桥涵 , 沟与沟之间无法连贯。 ( 2) 田间道路 项目区 内 道路路面宽度多在 3m 左右, 全部为土质路面,标准偏低, 分布欠规则, 需进行统一规划。 ( 3) 防护林布置及树种 项目区内 有少部分 防护林 ,还有些是 零散 树木 , 种植不规范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XX县 银山镇土地 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3 项目分析 项目合法性分析 XX 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开发整理方案对 项目 作了具体安排,是 20xx~ 2020 年度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 项 目符合《 XX 县 土地整理开发专项规划》与 银山镇 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村庄整理规划等专项规划的要求。 项目区是《 XX 县 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划定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区之一。 项目实施主要目的是 保护 耕地 不受破坏 、 提高现有耕地 质量 ,不存在毁林、开发湿地等不合理行为。 据调查、分析和研究所收集资料得知, 本 项目区符合其它相关法律 、 法规的要求。 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 田坎 和 荒草 地重新规划布局后减少的占地。 整理后,项目区内非耕地主要是道路、农田水利占地。 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 公顷,新增耕地率为 %。 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详见附表 2 和规划图。 耕地质量潜力分析 项目区 属汶河流域, 农田基础设施 及 农田灌排设施不足,区内主要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与可能达到的水平相比仍然偏低,平均为小麦 350 公斤 /亩和玉米 400 公斤 /亩,且稳定性差, 而区内灌排条件完善的地块产量已达到了小麦 500 公斤 /亩和玉米 600 公斤 /亩的水平,XX县 银山镇土地 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因此,农田整理的潜力仍较大。 水资源平衡分析 水量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 因此,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之前,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 根据项目区的气候特征,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规划采用 低压管道 灌溉方式,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75%。 灌溉水源分析 项目区虽 南 临汶河 , 但因其为季节性河道,水量受气候和降雨影响较大 ,因此地表水资源周期分布不均。 但项目区内 地下水资源充足,建议将地下水资源 作为灌溉水源。 需水量预测 项目区需水 : 农 田 灌溉用水。 ① 灌溉制度 根据项目区气候、土壤、农田水利、及当地农业区划、作物布局等 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规划,项目区农田整理后种植制度主要采用冬小麦 —夏玉米两季连作。 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灌溉实验站成果,在 75%的灌溉保证率下,小麦全生育期灌水三次,玉米两 次 ,具体见表 31: 表 31 灌溉制度表 作物 灌水历次 灌水时期 灌水延时 (天) 灌水定额( m3/亩) 灌溉定额( m3/亩) 小麦 1 9 月底~ 10 月上旬造墒用水 10 40 125 2 3 月下旬~ 4 月上旬拔节水 8 45 3 5 月上旬~ 5 月中旬灌浆水 8 40 玉米 1 7 月上旬拔 节水 9 40 80 2 8 月底 9 月初灌浆水 9 40 合 计 205 XX县 银山镇土地 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② 需水量估算 项目区需水 只需 考虑农 田 灌溉用水。 灌溉需水量按下式计算: /AMW 需 式中: 需W-灌溉需水量( m3) M -净灌溉定额( m3/亩) A -灌区面积(亩)  -灌溉水利用系数取 项目区经整理后水浇地面 积为 公顷 , 在设计灌溉保证率P=75%的情况下,水浇地按两熟小麦玉米的净灌溉定额 205m3/亩,项目区灌溉需水量为: 20515/( 万 m3) 供水 量预测 项目区采用地下水灌溉。 ⑴ 降雨入渗补给量 W1 降雨是项目区地下水补给源之一,根据灌溉设计保证率选取设计年 降雨 量 ,由下式计算降雨入渗量: W1=( m3/年) 式中: a―― 降雨入渗系数,由 XX 县水文地质资料查取,取 ; p―― 设计年降雨量( mm); A―― 补给地下水面积 ( m2); ⑵ 灌溉水入渗补给量 W2 W2=βMA( m3/年) 式中: β―― 灌溉回归(灌溉入渗补给)系数,根据 XX 县水文XX县 银山镇土地 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地质资料取 ; M―― 作物灌溉定额( m3/hm2); A―― 灌溉面积( hm2) ⑶ 区外侧向补给量 W3 W3=365kh 含 LJ( m3/年) 式中: k―― 含水层内渗透系数,取 ; h 含 ―― 补给区中地下水含水层平均厚度( m); L―― 补给区周边长度( m); J―― 补给区地下水坡度。 开采系数根据项目区单井单位出水量、地下水位年变幅、开采程度等定为。 表 32 项目区年可供水量统 计表 位:万 m3 可供水量 项目区 地下水资源量 降水入渗补给 灌溉水入渗补给 区外侧向补给 合 计 按 开采计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从以上水量供需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