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培训讲义企业财务通则解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隐藏的非法融资及财务风险,一旦爆发,就会给整个集团公司带来毁灭性打击,实践证明企业通过限制财务层次,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 《 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 》 (国办发 [2020]97号 明确提出,国有大型企业要 “ 对层级过多的下属企业进行清理、整合,通过关闭、破产、撤销、合并、取消企业法人资格等措施,原则上将管理层次控制在三级以内 ”。 除特大型企业集团外,企业集团财务级次一般应限定在三个层次以内,即企业集团的投资链条一般只延伸到孙公司。 这样既可以促进企业集团管理的扁平化,降低母公司和政府的监管成本,又能够避免企业财务级次过多后,下属企业利用投资转移企业资产、投资效率低下、偏离集团发展战略、企业财务风险增加等不良后果。 三、企业财务决策制度(一) 第九条规定: “ 企业应当建立 财务决策制度 ,明确决策规则、程序、权限和责任等。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通过 职工 (代表 )大会 审议或者听取职工、相关组织意见的财务事项,依照其规定执行。 企业应当建立 财务决策回避制度。 对投资者、经营者个人与企业利益有冲突的财务决策事项,相关投资者、经营者应当回避。 财务决策制度是财务运行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设计合理的财务决策制度能够增加企业经营活动的预见性、计划性,减少盲目性,合理、优化配置企业有限的资源,均衡各方利益,避免摩擦和争执等等。 近年暴露的一些公司高管经济犯罪大案,肇端便是企业在委托理财这类牵涉大额资金的重大财务事项上,授权随意性很大,财务决策制度形同虚设,公司的独立董事、执行董事和其他高管甚至对相关决策一无所知,更说不上参与决策或者监督了。 财务决策的一般程序 提出财务决策需求 财务决策类型可以分为经营决策分析 (主要确定企业产品、生产结构等重大经营战略 )、信用决策分析 (主要确定企业投资对象、客户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投资资金的安全性和获利性 )、筹资决策分析 (主要确定筹资方式、筹资规模、筹资成本 )、投资决策分析 (主要确定投资项目、投资方案、投资回报 )、税务决策分析 (主要确定企业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等。 相应地,企业战略、生产、销售、财务等职能部门应当提出相关的财务决策需求。 确定牵头部门 企业应有一套内部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决策部门和权限。 从归口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考虑,财务决策进行。 — 般应由财务部门牵头或者参与 财务决策的一般程序 论证分析 牵头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为制定决策寻找尽可能充分的信息作为参考。 收集的信息可能包括宏观经济形势信息、产业或者行业情况、企业本身财务信息等,信息来源可能包括公开的经济数据、咨询机构提供的专业调研、企业各部门提供的数据等。 根据决策类型和收集的信息,再设计各种备选方案,并对每一个方案的得失与利弊进行定性或者定量的分析和评价。 方案抉择 按审批权限,将备选方案提交最终决策者,由其根据企业财务目标,选出一个方案,并落实执行的部门和责任。 企业财务决策制度(二) 财务决策常用方法 定性方法 :依靠个人经营和综合分析对比 定性决策的方法有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管理人员意见法、群众意见法等。 定量方法 :确定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 定量决策的方法既有适用于确定型决策的本量利分析法、边际贡献分析法、线性规划法、差量分析决策法、回归分析法、培欣决策法、马尔可夫法等,也有适用于非确定型决策的决策树法、等可能性法、小中取大法等。 定量方法一定比定性方法科学吗。 例如信息量不足时,只能依靠定性决策;要求快速决策时,往往需倚重有关专家的个人判断。 因此,采取哪种决策方法,应当视决策事项、决策时间、可得信息、决策成本、决策者能力等具体情况而定,并尽可能进行集体决策,才可能作出相对科学、合理的决策。 职工(代表)大会在财务决策中的作用 法定应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财务事项 《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 第五十二条要求,企业的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奖惩办法以及其他重要的规章制度,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职工住宅分配方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均应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决定。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 《 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 》 (国办发[2020]60号 )明确提出,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 (代表 )大会审议,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向职工公布。 财务决策回避制度 关联交易中,投资者、经营者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有冲突的情况,投资者、经营者应回避 这体现了 《 公司法 》 的精神。 《 公司法 》 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第二十一条规定 “ 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 ”。 建立财务决策回避制度,是有效贯彻实施 《 公司法 》 的要求。 关联交易问题在上市公司中较为突出。 例如, 2020年 ST猴王黯然退市,中小股东损失惨重,矛头一致指向第一大股东猴王集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猴王集团和ST猴王的董事长、总经理甚至党委书记都是由同一个人担任,两家企业的人、财、物基本分不清,使得猴王集团在从 ST猴王取现、以 ST猴王名义贷款、要求ST猴王为其提供担保贷款等重大财务事项上,都可以很容易地作出决策。 据查,猴王集团用这三种形式从ST猴王提走了近 10亿元资金。 如果 ST猴王对财务事项决策实行回避制度,大股东就很难进行这方面的操纵。 正因如此,目前关联交易的表决回避制度主要在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及有关部门监管要求中体现。 实际上,除上市公司外,其他企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企业利益,同时要求 在投资者、经营者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有冲突时,相关投资者或经营者在关联交易事项的决策时方需回避 ,避免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并无冲突时其仍无法行使决策权,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问题。 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一) 《 企业财务通则 》 第十条规定: “ 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原则,控制财务风险。 ” 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筹资风险 投资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 利率风险 汇率风险 :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二) 财务风险 管理的基本内容 原则 风险与收益均衡 不相容职务分离 高风险、高收益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规则,企业必须为追求较高收益而承担较大的风险,或者为减少风险而接受较低的收益。 在市场机会既定的情况下,对一个企业而言,风险与收益均衡意味着:一是收益相同或接近的项目,应选择风险最低的;风险相同或接近的项目,应选择收益最高的;二是收益和风险不同的若干项目,收益最高的项目不一定最好,因为其风险往往也最高,应当以企业能承受相应风险为前提,再按前两点要求选择项目。 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除了来自外部市场,还源自企业内部。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特别是强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能够在制度设计上有效避免决策和执行 “ 一言堂 ” 、“ 一支笔 ” 等现象及其引发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管理体制 组织系统 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系统的设置可以随企业的规模和组织结构不同而不同,如大型企业可以在董事会下设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而中小型企业可由专职人员承担风险管理的任务,因此 《 通则 》 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即“ 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 信息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在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以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外部各企业之间的双向交流为目的,对风险管理信息进行收集、筛选、整理、分析、报告和反馈的专门系统 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的预警系统是按一定的指标体系,分析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环境,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并在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后提醒决策者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 监控系统 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系统,是专门对企业所承受的财务风险动态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控制的系统,对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财务风险及时做出反映,并采取相应防范和化解措施。 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是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其基本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集合意见法、专家调查法、情景分析法、业务流程分析法等。 财务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量化估计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预期造成的损失,评估方法包括方差法、贝塔系数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企业可以采取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主要有: 规避风险 预防风险 分散风险 转移分险 五、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 企业财务通则 》 第十一条规定: “ 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为核心,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的要求,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财务活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 根据财政部印发的 《 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 》 (财企 [2002]102号 ),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应当包括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预算形式、编制流程、执行与控制、预算调整、分析与考核等内容。 企业在设计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时,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注重整合财务预算制度与财务决策、财务风险控制、业绩考核、激励制度。 六、投资者的财务管理职责(一) 《 企业财务通则 》 第十二条规定: “ 投资者的财务管理职责主要包括: (一 )审议批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财务战略、财务规划和财务预 (二 )决定企业的筹资、投资、担保、捐赠、重组、经营者报酬、利润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 (三 )决定企业聘请或者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事项。 (四 )对经营者实施财务监督和财务考核。 (五 )按照规定向全资或者控股企业委派或者推荐财务总监。 基本管理事项决策权 审议批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战略、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 重大财务事项决策权 筹资、投资、担保、捐赠、重组、经营者报酬、利润分配等 对经营者的财务监督 内部财务监督 外部财务监督 对经营者的财务考核 财务总监的委派 或推荐 财务总监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组织规模和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化和复杂化、财务管理体制级次增多的情况下,投资者为了保障自身利益,按照一定程序向其全资或者控股的企业派出特定人员或机构,代表投资者进行财务监督而形成的制度,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1.我国财务总监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20世纪 90年代,深圳、武汉等地的政府在改进我国原有的总会计师制度基础上,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财务总监制度,开始在国有企业推行。 目前,财务总监制度在上海、山西、浙江、江苏、广东、淮北等地已推广实行,各地实行的财务总监制度虽有不同,但基本内容都包括:名级政府财政部门或者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按投资关系,在管辖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设置财务总监,并按照一定条件聘任或委派财务启建立总经理与财务总监联签制度,等等。 财务总监的委派(推荐)及管理 目前财务总监委派制主要有政府委派模式和董事会委派模式,前者主要适用于股权较为集小的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后者则常见于股权较为分散的国有控股企业,主要区别在于委派或者推荐财务总监的机构不同。 但即使如此,政府委派的财务总监也必须履行董事会任命程序。 一般的做法是:投资者 (通常为政府财政部门 )对拟委派的财务总监进行严格的任职资格考核;财务总监对委派其履行职责的投资者负责,其薪酬由投资者支付,定期向投资者报告企业的资产营运和财务情况,对特殊、重大的财务事项要及时报告;财务总监应当避免任何可能损害其独立性的活动,不得超出投资者授权的范围履行职责,过多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的区别 比较项目 财务总监 总会计师 来源 西方国家公司制 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适用范围 治理结构健全的公司制企业 国有独资或国资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 公司治理地位 对董事会负责,一般属于董事会成员 对经营者;总经理负责 产生方式 股东会;董事会委派或董事会聘任 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 工作报告关系 委派股东或董事会 厂长或总经理 职责 兼具所有者监督职责和企业价值管理职责 履行经营昔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管理职责 工作局面 协调企业内部及企业外部各利益相关者。经典培训讲义企业财务通则解读(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