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大豆高产综合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本情况:1、项目来源:六五期间国家科委下达三江平原农业区域增产综合技术攻关项目之一。 国家攻关项目。 2、本项目经由我国大豆科学界著名教授王金陵、张子金等 20 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于 1985 年 12 月,经鉴定认为该项研究方向正确,路子对头,措施得当,效果显著,对后茬作物也有明显增产作用,在综合研究和配套技术方面有突破性发展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是一项优秀科技成果。 建议有关部门积极推广应用。 1987 年 9 月该项目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主要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 1、技术特点、有关参数、指标:主要依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与大豆生长发育之间相互 2、依存关系,所构成的综合农业技术体系,三垄栽培法具有协调性、有序性、完整性等特点。 比传统栽培方法平均亩产提高 235。 2、简单操作程序,推广所需的条件及相关配套技术等:技术要点:垄体、垄沟间隔深松。 分层深施底肥、种肥、追肥。 垄上双条精密(量)点播。 这三项新技术的垄作与垄平结合栽培法,被群众简称为大豆三垄栽培法。 三垄栽培法与常规法相比,有六大技术改进:改平翻为翻、耙、松相结合。 改平作为垄作。 改表层浅施为分层深施底肥与种肥。 改单条平播为垄上双条精量点播。 改病、虫、草单一防治为病虫草综合防治。 改一机单用为一机多用。 (2)三垄栽培法优点:采用垄作深松与分层深施肥相结合的做法,增强了大豆的抗旱、抗涝、抗病 3、、抗倒、抗低温的能力,并提高了土壤的供肥、供水、供氧、供热和提高贮肥、贮水、贮氧的能力。 采用垄上双条精量点播与耕种结合,耕管结合,耕防结合等复式作业,协调了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关系。 因而提高了大豆的光合生产效率,土壤水分利用率,肥料利用率,和有效积温的利用率,以及提高机除与化除的综合性灭草效率。 (3)大豆三垄栽培法的配套机械;根据不同牵引力的大小,我校设计有三种类型的耕种机:中型车牵引的(54 或 75 马力)。 2 型双条精量耕种机。 可一次或二次完成,深松、施肥、播种、喷药、复土镇压等联合作业,70 厘米垄距,幅宽 6 行,每班次工作量为 250。 大型车牵引(100 马力以上)2,其它功能与 4、中型机相同,幅宽 12 行,班次作业量可达 1000 亩左右。 小型车牵引(12力)2,功能与上两种相同、幅宽 2 行。 班次工作量 40。 组合配件有:喷雾机械(含苗带喷雾)旋转锄中耕(含苗带旋转锄)。 (4)大豆三垄栽培法必须按不同生态区制定农业技术的实施方案与操作规程。 3、推广应用的预期效益(经济、社会、生态)及市场前景预测:三垄技术从 1981 年开始研究以来,在 1983 年即采用边试验研究、边示范推广的办法,在试验生产中增产的效果显著。 从 1983以来,先后在我国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安徽以及黄淮海地区不断在扩大推广,每次亩节省种子 152 公斤。 大豆三垄法推广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开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我国现有农村小型拖拉机(主要用于运输)配上三垄耕种机械,带动农业机械化和发展农业机械工业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推广适用地区及范围大豆三垄栽培法,目前在东北地区广泛推广,近年来在黄淮海地区(安徽寿西湖农场、河南驻马店地区)试验,结果证明,增产效果良好,1991 年在水灾情况下亩产均在 150 公斤以上。 三垄栽培法的耕种机械,经更换排种轮的部件,用于玉米、高梁、甜菜等中耕作物的播种,经多年使用,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等作物都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