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xx-20xx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内容摘要:
② 多草原、荒漠景观 ③ 湖泊众多 , 以外流河为主 ④ 淡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C地降水分布特点无关的因素是 ( ) A. 海陆位置 B.地形 C. 植被 D.盛行风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二氧 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下图为某四国能源消费结构图。 21.碳交易压力最小的国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2.由图可知 ( ) A.甲国钢铁工业发达 B.乙国 无大气污染问题 C.丙国山地面积比重较 D.丁国核电进一步发展潜 力有限 读 “ 东亚部分地区图 ” 23.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 ① 气温年较差 ②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 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 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4.日本 1月 0 ℃ 等温线与 38176。 N 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 1月 0 ℃ 等温线与 33176。 N 纬线基本吻合,此特征将导致日本 ( ) A.河流封冻期长于中国 B.南北温差大于中国 C.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候 鸟南迁时间早于中国 25. 2020年 2月,日本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受灾最为严重的城市可能是 ( ) A.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6.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是 ( ) A.径流量丰富,利于航运 B.河流流程长,含沙量大 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 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 右 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27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 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28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读某城市 A及附近区域图 29.关于城市 A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山东省淄博市20xx-20xx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相关推荐
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 ( ) A.碳酸 B.碳酸 盐 C. 二氧化碳 D.碳水化合物 30.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后,不调整光圈和反光镜,高倍镜视野与低倍镜视野相比,前者 ( ) ,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 ,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
0 C. President Wilson liked the date D. this was the date that Anna Jarvis’s mother died 35. Unfortunately, Anna Jarvis was not happy with Mother’s Day when she died because _______. A. her mother
(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图中 X、 Y的时间可能是 ( ) A. 8∶ 00、 17∶ 00 B. 8∶ 17∶ 10 C. 8∶ 17∶ 00 D. 7∶ 50、 17∶ 10 东非大裂谷宽几十至几百千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 读图 ,完成第 16~17题。 ,正确的是 ( ) ,能反映东非大裂 谷地质构造的是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与地质剖面图。 读图 ,完成第 18
ΔH= - kJmol - 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14.下列应用不涉及到盐类水解的是 ( ) A.用热的纯碱清洗油污 B.氯气难溶于 NaCl溶液中 C.明矾的净水作用 D.泡沫灭火器的使用原理 15.将浓度为 •L﹣ 1CH3COOH溶液加水 不断稀释,下列 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 ) A. c( H+) B. Ka( CH3COOH)
‟之间做出了严格的界分,因为后者是一种自我强制 ”,可知强调雅典人遵守自己制定的法律,注重自律. A 项反对贵族政治的不公平,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B 项遵守正当程序制定的法律,符合材料,材料强调雅典人 遵守法律这一自我强制,是正确答案; C 项更加注重对自我的约束,说法不符合材料,材料无法体现更加注重对自我的约束,排除; D 项主张自由是法治的基础,说法不符合材料
转向水平位置的 过程中,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D、当档板绕 O点逆时针缓慢地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挡板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12.如图所示,质量为 m= 1kg 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 10 m/s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 F= 2 N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 (取 g= 10 m/s2) ( ) A.物体经 10s速度减为零 B.物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