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xx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燃烧生成 CO2和 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 C和 H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考点】 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从这个角度分析本题;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情况; C.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灭火的 条件; D.从碱溶液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 解: A.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H2O和 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 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 H2O,反应后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前也应有三种元素,又因为反应物质中有氧气,故只能判断蜡烛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故 B正确; C.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 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③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 点.灭火只要控制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故 C错误; D.碱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但它是盐溶液.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化学思维方法,难度不大. 12.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 ” ,根据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可知其质子数,而相对原子质量在周期表中已标出;非金属元素:带石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则 “ 硫 ” 为非金属元素;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 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 【解答】 解: A、硫的名称中含有 “ 石 ” 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个,所以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6,而硫离子则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 离子,所以其核外电子数是 18,故错误; C、由图示中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正确. D、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 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故错误. 故选: C. 【点评】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元素的简单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13.王腾同学以不同的化学思维方式或者规律给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你认为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 ①CaO+H 2O═Ca ( OH) 2; ②Mg ( OH) 2 MgO+H2O; ③Ba ( OH) 2+2HCl═BaCl 2+2H2O; ④Zn+H 2SO4═ZnSO 4+H2↑ ; ⑤2Mg+O 2 2MgO. 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①② B.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③④ C.属于有热量放出的反应的是 ②③ D.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 ④⑤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分析】 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 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① 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 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且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反应吸热 ③ 是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放热. ④ 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锌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 ⑤ 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镁元素、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 【解答】 解: A、 ② 属于分解反应;故错 B、 ④ 属于置换反应;故错 C、 ② 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反应吸热;故错 D、 ④ 锌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 ⑤ 镁元素、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故对. 故选 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 14.把金属 X放入 AgNO3溶液中, 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 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 X、 Ag、 Fe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Fe、 X、 Ag B. X、 Fe、 Ag C. Fe、 Ag、 X D. Ag、 X、 Fe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解:根据题意:把金属 X放入 AgNO3溶液中, 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 X活泼性大于银;若放入 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了说明 Fe活泼性大于 X.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Fe、 X、 Ag.由此可知: A、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Fe、 X、 Ag.故 A正确; B、 Fe活泼性大于 X,故 B错误; C、 X活泼性大 于银.故 C错误; D、 Ag的活泼性最弱,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处于 H元素前的金属可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镁 D、将水通电电解 一段时间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 解水实验;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 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可以结合催化剂的定义来完成解答;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可以据此解答; C、根据氢元素的质量守恒来进行判断; D、根据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 A错误;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故 B错误;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由于镁粉和锌粉是足量的,所以产生氢气质量应该相等,故 C错误; D、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类型,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发生装置的相互联系;并且,一定要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 ;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6.将一定量的乙醇( 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 /g 0 0 0 反应后质量 /g 0 0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 a的值为 B. 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 ,则无 X生成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从而得出a的值,再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 X的元素组成. 【解答】 解: 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醇的质量减少了 ,故乙醇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 ;同理可以确定氧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为 ;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质量为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由质量守恒定律, X应是生 成物,且生成的 X的质量为 +﹣ ﹣ =,故表中 a的值为为 0g+=;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 A选项分析可知, X的质量增加,故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反应物乙醇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100%=,生成物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100%=,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 X中不含氢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可知, ,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本题共 6题,每题 2分,共 12分) 17.某同学对有关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Ca2+中的 “2” 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 CO2中的 “2” 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C. O中的 “2” 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2 价 D. 2CO中的 “2” 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 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进行解答. 【解答】 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可知 Ca2+中的 “2” 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 A正确;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 CO2中的 “2”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 B错误;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可知 O中的 “2” 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故 C正确; D、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可知 2CO中的 “2” 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故 D;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18.食品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提倡某些特定人群使用加铁酱油 B.在特 制的饮料罐夹层中分别装入硝酸铵固体和水,饮用前使它们混合制作低温饮料 C.饮用水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以杀菌消毒 D.在发酵面团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糅合,除去面团中多余的酸 【考点】 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进行分析, C.根据重金属有毒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会有有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加铁酱油的 “ 铁 ” 是指铁元素,为补铁则可提倡特定人群使用加铁酱油,不危害人体健康; B.硝酸铵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不危害人体健康; C.硫酸铜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危害人体健康, D.碳酸氢钠和有机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故选 C. 【点评】 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9.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 A CaCl2固体( CaCO3) 加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B NaCl固体( Na2CO3) 加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Fe粉( Cu)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固体(泥沙)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山东省青岛市20xx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石裸露.近年来,米易县安宁河河谷引进火龙果新品种,大力发展火龙果生产,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火龙果生产基地,并大量销往北方市场。 图9 示意四川米易局部地区。 (1)说明地形对米易县河谷呈现荒草地及灌丛草地景观的影响。 ( 6 分) ( 2)分析米易县能够种植优质火龙果的气候条件。 ( 8 分) (3)阐述米易县火龙果能够大量销往北方市场的原因。 ( 6 分)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
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矿石的质量是 g;矿石放入 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所示。 矿石的体积是 cm3,密度是 g/ cm3。 19. 小明在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实验中,用装有 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 9甲所示 .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 .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 a
),最大的鸟当然是鸵鸟,身高可达 275( ),体重160( );在哺乳动物中,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鲸鱼,体重大约 100多( ),虽然它身体胖大,每小时却能游 40( )。 ⑤比一比。 (在 里填上“ ”、“ ”或者“ =”) 8000千克 8吨 4500克 4千克 800克 4千克 2千克 1500克 29 3 79 33 4 34 3 90 18 5 40 8 4 8 二、 探索部分
mance and found one of the most damaging things a parent could do was to punish their children for poor marks. In general, about 20%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was positive, about 45% negative and the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人工智能成为焦点。 百度、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公司纷纷发布了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 人工智能技术正席卷全球,改造着各行各业。 人工智能技术 A.拓展了劳动对象,创造了新的物质存在 ,突破了人脑记忆规律 ,促进了人类实践的发展 D.调整了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见图 6)。 历代诗人为其留下不少溢美的诗篇,如杜甫的“一匮功盈尺
的形象;为官清廉,报国无私更增添了这位忠臣的光彩。 第Ⅱ卷 (共 114分) 四、( 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分) ( 1)莅官劲正,有犯法者。 虽亲无所回纵。 ( 3分) ( 2)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 4分) ( 3)然 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 ( 3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