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xx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段考试卷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变一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 “ 一变多 ”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 判断. 【解答】解: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 “ 多变一 ” 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 “ 一变多 ” 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 “ 一变多 ” 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 “ 多变一 ” 的特征;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 “ 一变多 ” 的特征;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但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 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 “ 多变一 ” )、分解反应的特征( “ 一变多 ” )、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 11个质子 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个电子 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层 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由题目中 “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 可知,根据 “ 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 ,可判断:该微粒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得失电子难易程度;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层等. 【解答】解: A、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11个,故 A正确; B、该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 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个电子,故 B正确; C、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层,说法正确,故 C正确; D、根据原子 “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可知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原子,而非离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 10.下列各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 ” 和 “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 A、图中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并且该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B、图中含有三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C、图中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并 且该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图中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 C. 【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1.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 Ⅰ 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 Ⅲ 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考点】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滤 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能杀菌;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据此解答. 【解答】解: A、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故步骤 Ⅰ 可出去难溶性杂质,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 C、液氯能杀菌,故步骤 Ⅲ 可杀菌、消毒,正确; D、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经过这几步净化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下列关于空气中各组成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只有点燃时才能发 生化学反应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C.空气中的氮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分析; B、根据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考虑; C、根据氮气的用途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的应用分析. 【解答】解: A、有些物质在常温下与氧气发生反应,故错误; B、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不是二氧化碳,故错误; C、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故正确;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具有重要的应用,故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应用即可分析判断.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B.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 Cu+FeSO4 C.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H2O2 H2O+O2↑ D.用焦炭还原 Fe2O3: 3C+2Fe2O3 4Fe+3CO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 和 ↓ 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 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H2O2 2H2O+O2↑ .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 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4.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四种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 g) 0 未测 1 40 A.未测值为 10g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 5: 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相等,可计算出反应后未测的乙物质的质量;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对反应中各物质参与反应情况进行判断. 【解答】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未测物质乙的质量 =( 25+15+1+5)﹣( 0+1+40) =5g;故此选项错误. B、物质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特点,可推测该物质可能为反应的催化剂;但不能说一定是催化剂,故此选项错误.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说法错误,因为未测物质乙的质量 =( 25+15+1+5)﹣( 0+1+40) =5g;故此选项错误. D、参加反应的甲、乙物 质的质量比 =( 25g﹣ 0g):( 15g﹣ 5g) =5: 2;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表中未测物质的质量,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量.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 2分,其他每空 1分,共 23分) 15.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 1)三个铝原子 3Al ;( 2)一个硫酸根离子 SO42﹣ ; ( 3)硫化氢中硫是﹣ 2价 H2 ;( 4)硝酸铵 NH4NO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 ,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 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铝原子,就可表示为: 3Al;。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xx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段考试卷三含解析新人教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