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白水20xx-20xx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分析推理的能力。 第 1小 题,学生容易被图中几条贝壳堤干扰,考虑几条贝壳堤形成的动态过程,认为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而错选 B,这就要求学生审题一定要准确,抓住关键词 “任一条贝壳堤” 和“形成过程中”。 第 2小 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探究海岸线是如何远离贝壳堤的,主要是由于海水的堆积作用造成的。 第 3小 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多条贝壳堤的 形成与河流入海口的变动及携带泥沙情况,主要考查了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对海岸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 D 8. B 9. A 【解析】 7. 由材料可知,甲时 河床最低, 以 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河床抬高,为枯水期,以 淤积为主,河床抬高;由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结束进入到枯水期的过程。 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浙江河流的汛期在夏季, 汛期 结束开始进入枯水期,外力作用由侵蚀转为淤积,所以答案选 D。 8. 该题考查水库建成后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河流的 流速减慢, 径流的冲刷 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由于淤积加重,冲刷减弱,河床不易展宽。 故该题选 B项。 9. 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 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 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潮流,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止泥沙的沉积,故该题选 A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 B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 潮流 沖淤作用, C 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 D错。 考点: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与海洋外力的相 互作用,具体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水闸的作用。 【名师点睛】该组题以河口的河床断面图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水库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的作用。 试题难度、区分度都较大。 第 1题,意在考 查 学生读图 、 理解材料 、 获取信息和应用迁移 知识 的能力。 从图中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乙时河床抬高,结合材料的叙述 “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 ”来判断出:甲时为汛期或汛期末期, 以 冲刷为主;乙时 期 河床抬高,逐渐进入枯水期, 以 淤积为主; 由 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转 为枯水期,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根据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判断最佳答案为 D项。 第 2题关键在于理解水库建设会拦截蓄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紧跟这一信息进行判断即可。 水库建设 的 影响是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学以致用,灵活迁移 是的 解题关键。 第 3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的作用,河口工程建设在水库竣工之后,上题可知水库建设后,下游及河口泥沙淤积更加严重,结合泥沙淤积的原因,根据工程所在的 “ 河口位置 ” 判断主要作用是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10. AC 11. AD 【解析】 10. 从图中看 2020 年供水 35. 8,用水 35. 8,正好平衡,说明没有水资源循环利用; 2020 年供水 33. 3,用水 36. 4,用水大于供水,说明有部分水循环利用。 2020 年与 2020 年相比供水总量减小; 2020 年环境用水增幅最大,生活用水明显增加,农业用水和用水工业减少,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11. 南水北调将南方的水源源不断地调到北方,北方城市有了这些大量的水,对本区的影响主要是增加绿化 , 改善生态环境,有了淡水,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水资源短缺得到缓解, 但是没有解决,从远方调水,使用成本增加。 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解决办法。 【名师点睛】水资源短 缺 水资源的稀缺,因为地球上水的总量一定,饮用淡水的总量则更少,随着利用和不合理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这种现象称为水资源短缺。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目前看来最有前景的解决办法是开发利用某些不可用水。 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开发和采集,以及两极冰川的利用等。 其实,地球上水资源的量是很足够的,我们所说的水资源短缺仅仅是指淡水的,或者说可随意利用的水资源稀缺。 所以, 变不可用水为可用水是一大方法。 另外,号召人们解决用水和重复利用也是一个办法。 此外还有就是防止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水紧张状态。 按流域划分,我国水资源共可分为 10 个主要流域,分别是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流域。 12. BC 13. BD 【解析】 12. 从图中的纬度越向南纬度越大,可以得出是南半球,再结合图中的地形与河流可知图是南美洲东部,结合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 ,可以判定洋流是从北向南流,此 洋流为暖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对沿岸增温增湿。 13. 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向左, ②④ 位于河流的左岸,河流冲刷作用强烈。 ①③ 位于河流的右岸,冲刷作用小。 考点:洋流,地转偏向力。 【名师点睛】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 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 2.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 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 40176。 60176。 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 北印度洋,形成 “ 夏顺 ( 时针 ) 冬逆 ( 时针 ) ” 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 14. B 15. B 【解析】 14. 森林火灾使森林面积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降水下渗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增多, 所以第 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第 6 年植被增加,流量峰值变小,河流含沙量变小。 15. 一年中的降水量与另一年的降水量相差不大,图中径流差异主要是森林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弱所致。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名师点睛】植被多少与地表径流量关系:地表径流,主要来自雨水、地下水、冰川或冰雪 融水、 过往径流。 植被的覆盖率、植被的类型等对地表径流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对雨水的涵养功能大,增加下渗时间和下渗量,可调节地表径流的大小。 但也有些植被,根系特别发达,蒸腾作用很强,对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都有不利影响。 【答案】 16. B 17. D 【解析】 试题分析 : 16.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17千米,此次地震震源的深度 15千米。 位于地壳,地壳的和上地幔顶部 ( 软流层 ) 以上,成为岩石圈,因此也位于岩石圈 , B对。 17.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D 正确; AC 表示的是板块的生长便捷, B表示连个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 【考点定位】地球圈层结构、板块构造学说 【知识拓展】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 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对地球面 貌的影响 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