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xx-20xx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 C.菟丝子虽属于植物,但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型 D.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前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降低 23.某农场面积约 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 获了 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 280只,发现其中有 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00只 /hm2 24. Nt 表示该种群第 t代的种群密度, Nt+1表示该种群第 t+1代的种群密度,下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 Nt 与 Nt+1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为 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 b和 e都为该种 群的环境容纳量 C. c点时,该 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 D.种群密度为 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3组生物: ; ; (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 )。 请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 A③, B②, C①。 3种种间关系中的 b死亡,对 a有利的是 ①。 ,则兔的发展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 b 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种群水平上的研究; a和 b 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26.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 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一定是乔木 a→ 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 图中 0→ a阶段,群落中不存在分层现象 D. 图中 b→ 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2 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 能量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能量流动的特点 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 10%~ 20% 2 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物质循环在生产者、消 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 D.不同的生态系统,都能独立地进行各自的物质循环 2 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应在 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点出现 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有关激素特点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A.激素是通过主动运输到体液中的 B.激素随体液运输到 靶细胞 C.激素可与 靶细 胞膜上 受体 蛋白结合 D.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 靶细胞 3 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pmol/L 胰岛素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3 下列是对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生命活动调节的 叙述,其中 不 正确的是 ,肾小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C. 大量流汗后,应及时 补充淡盐水 ,人体散失的热量 增加使体温下降 3 当麻风杆菌侵入机体,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过程,以下正确的是 A.处理暴露后的抗原直接传递给 B 淋巴细胞 B.吞噬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 C. T 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 T 细胞使宿主细胞裂解 D.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 有关 3 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 病毒抗原诱导 B细胞分化的作用 B. 浆细胞产生 抗 体的作用 C. 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 效应 T淋巴细胞的作用 ,错误的是 ① 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② 生长素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 ③ 赤霉素只能促进叶片衰老 ④ 乙烯能促进果实发育 ⑤ 脱落酸能促进果实脱落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36.关于右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