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哲理是 ( ) 特点。 扶贫切忌 “大水漫灌 ”,要 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帮扶;切忌 “蜻蜒点水 ”,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切忌 “作秀走过场 ”,要改 “输血 ”为 “造血 ”,用好用活帮扶措施,少搞一些 “盆景 ”,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要求 ( ) ① 符合具体问具体分析的观点 ② 坚持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 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 符合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观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 ) ① 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③ 实施创新趋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③ → ② → ④ B.② → ① → ③ C.④ → ③ → ① D.① → ④ → ② 25.“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 能 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只是建议。 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 39。 ,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 ”这是中央电视台某节 目的开卷语。 这一开卷语是为了强调 ( ) ①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最 ② 人民群众是社会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造历史的力量源泉 ③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 制度的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第Ⅱ卷 ( 综合题 共 50 分 ) 二、综合题 (共 2 大题,共 50 分 ) ,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走向世界迎来了新的契机,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外交场合亲自推销中国高铁,中国 高铁“走出去”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材料一: 2020 年全球高铁运营里程前十位国家 (单位:公里 ) 国家 中国 西班牙 日本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德国 瑞典 俄罗斯 土耳其 已建里程 11 028 2 665 2388 1872 1574 1342 1032 782 780 447 在建里程 12020 1781 775 730 0 92 378 82 400 758 注:①数据显示,未来十年,世界高铁的建设速度将加快,海外铁路基建市场的价值约为 3 万亿元;②据测算,当前国外建设高铁每千米成本一般为 亿美元,而中国为 亿美元。 材料二: 经过近十年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高铁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的整车生产能力,国产化率为 70%,并且掌握了牵引系统、网络控制等高铁制造技术,但是制动系统、高铁列车轴承、信号设备等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赖进口。 中国高铁在全面领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难成主竞标人、被发达国家排挤、文化差异等都是中国高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开启了“高铁外交”的进程,作为外交政策,中国把东南亚、中亚国家等邻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作为高铁推销的对象,构建以中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 ,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目前,中国已经和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高速铁路合作关系,总合同额为 260 亿美元。 受中国高铁不断取得成功的带动,目前全球都涌动着一股高铁热,世界各国纷纷拟定了高铁发展规划,全世界正在进入“高铁时代”。 (1)指出材料一含有的经济信息( 6 分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中国高铁进一步“走出去”提出合理化建议。 (12 分 )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政府积极开展 “高铁外交”的战略意义。 (12 分 ) : 目前,我国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 问题:不少城镇超越资源环境容量,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城乡之间、城镇之间发展不协调,城镇布局紊乱,不 同规模、类型的城市和城镇尚未形成协调互动关系;由于行政壁垒的分割和短期利益驱动,许多城市各行其是,盲目发展,基础设施重复建设。 材料二: 我国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必须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 经过多年努力, 20l2 年我国城镇化率跌到 52. 27%,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近 80%的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出现了“造城”运动、农民“被上楼”等现象。 有鉴于此, 2020 年 3 月我国政府工作报 告明确指出,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8 分) (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认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 ( 12 分)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202017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联考 高三政治试题答题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总分: 100分) 二 、 综合题(共 2大题,共 50分) 26.(1)( 18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