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单元练习-第四单元内容摘要:

3.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试举例说明。 ( 2 分) 4.这两段文字,既写静态,又写动态,动静结合,试举例说明。 ( 2分) ( 七 )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 、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1.这一段开头用一锅水从冷到沸腾的比喻,形象地写出 ________。 ( 2 分) 2.从“沸腾”一词,人们可以体会到夏天是□□的。 ( 1 分) 3.这一段是通过对 ________和 ________的比较来突现夏的特点的。 ( 2 分) 4.对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A.这句话将“麦浪翻滚着”比喻成“涌着一艘艘的舰船的海浪”。 B.这句话将“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比喻成“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这句话将“麦浪”比喻成“海浪”。 D.这句话将“公路上的汽车”比喻成“一艘艘的舰船”。 5.这个比喻意在突出( 2 分)。 ( ) A.充满夏天的是紧张、热 烈、急促的旋律。 B.夏天,金色是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的颜色。 C.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磅礴的气势。 D.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丰收年。 ( 八 )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 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 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1.以上这段文字和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里体现夏的特点的语句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和钱钟书的《夏夜》里都同样写到 ________,可见这是体现夏的特点的景物。 ( 4 分) 2.作者说,夏季是“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季节,请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领会。 ( 3 分) 3.最后一句中“向秋的终点”的意思应怎样理解, 下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A.指向着秋这个终点 B.指向着秋的终点 —— 冬 C.指向着秋末冬初 D.指向着秋末 ( 九 ) 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 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嗬。 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 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的海滩。 月亮升得很高了。 它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 夜已经深了。 沙滩上的人,有的躺在那软绵绵的沙滩上睡着了。 有的还在谈笑。 凉爽的风轻轻地吹拂着,皎洁的月光照耀着。 让这些英雄的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干净的沙滩上,海阔天空地尽情谈笑吧,酣畅地休憩吧。 1.结合语言环境解释下列词语。 ( 4 分) ( 1)皎洁: ( 2)海阔天空: ( 3)酣畅: ( 4)休憩: 2.这几段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 4分) 3.作者写月下的海滩突出了什么景象。 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 4分) 诵读欣赏 (一)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下边的练习。 1.“路转溪头忽见 ”中的“见”,应读哪个音,并说说它的意思。 ( 1) A. ji224。 n B. xi224。 n ( ) ( 2)“见”在这里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 2 . 用 侧 面 烘 托 手 法 来 写 丰 收 喜 悦 的 诗 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中的“忽见”表现了作者先________后 ________的心情。 4.从全词看,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体会全词的感情基调,朗诵这首词。 (二)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列练习。 1.这首诗的前十句写了送 别的环境,在写景中透露出诗人的愁绪的诗句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