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xx-20xx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离子然后在阴极(铂坩埚)得电子析出,而是直接跌落到铂坩埚中,造成铂坩埚增重较多,导致计算出 的电量偏大,所以必须增加收集袋,故 C正确; D.银的物质的量 =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 ( 1﹣ 0) =,故 D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根据电极上得失电子及物质间的反应来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 C,知道收集袋的作用,难度中等. 7.常温下,向 10mL H2A溶液中滴加 .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2A是二元弱酸 B.当 0 mL< V( NaOH)< 20 mL时,一定有: c( OH﹣ ) +c( HA﹣ ) +2c( A2﹣ ) =c( Na+) +c( H+) C.当 V( NaOH) =10 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一定有: c( Na+)> c( HA﹣ )> c( H+)> c( A2﹣ )> c( OH﹣ ) D.当 V( NaOH) =20 mL后,再向溶液中加水稀释, c( H+)减小, c( OH﹣ )也减小 【考点】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 ph的计算.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 pH专题. 【分析】 A、图象分析可知,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 HA﹣ 离子物质的量增大, H2A为二元弱酸; B、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判断; C、图象分析可知 H2A浓度 = =,向 10mL H2A溶液中滴加 溶液,当 V( NaOH) =10 mL时,恰好反应生成 NaHA,图象分析可知此时 A2﹣ 离子大于 H2A,说明溶液中 HA﹣ 离子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D、当 V( NaOH) =20 mL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a2A, A2﹣ 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向溶液中加水稀释 c( OH﹣ )减小,温度不变溶液中离子积不变,则 c( H+)增大; 【解答】 解: A、图象分析可知,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 HA﹣ 离子物质的量增大,说明 H2A为二元弱酸,故 A正确; B、依据 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判断,当 0 mL< V( NaOH)< 20 mL时,一定有电荷守恒: c( OH﹣ ) +c( HA﹣ ) +2c( A2﹣ ) =c( Na+) +c( H+),故 B正确; C、图象分析可知 H2A浓度 = =,向 10mL H2A溶液中滴加 溶液,当 V( NaOH) =10 mL时,恰好反应生成 NaHA,图象分析可知此时 A2﹣ 离子大于 H2A,说明溶液中 HA﹣ 离子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 c( Na+)> c( HA﹣ )> c( H+)> c( A2﹣ )> c( OH﹣ ),故 C正确; D、当 V( NaOH) =20 mL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a2A, A2﹣ 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向溶液中加水稀释 c( OH﹣ )减小,温度不变溶液中离子积不变,则 c( H+)增大,故 D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分析,酸碱性的分析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图象分析判断和反应过程的理解应用时解题关键,题目难度较大. 8. 50℃ 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12的纯碱溶液中: c( OH﹣ ) =10 ﹣ 2mol•L﹣ 1 B. NaHCO3溶液中: c ( H+) +c ( H2CO3) =c( OH﹣ ) 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c( Na+)> c( CH3COO﹣ )> c( H+)> c( OH﹣ ) 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 pH=5的混合溶液: c( Na+) =c( NO3﹣ ) 【考点】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盐类水解的原理. 【专题】 盐类的水解专题. 【分析】 A、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计算氢氧根离子浓度; B、质子守恒,可知 c ( H+) +c( H2CO3) =c( OH﹣ ) +c( CO32﹣ ); 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即醋酸的电离为主,所以 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c( CH3COO﹣ )> c( Na+)> c( H+)> c( OH﹣ ); D、 pH=5的混合溶液,钠离子、硝酸根离子不电离、不水解. 【解答】 解: A、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同,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同,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大于 10﹣ 14,所以 pH=12的纯碱溶液中: c( OH﹣ )> 10 ﹣ 2mol•L﹣ 1,故 A错误; B.质子守恒,可知 c ( H+) +c( H2CO3) =c( OH﹣ ) +c( CO32﹣ ),故 B错误; 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即醋酸的电离为主,所以 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c( CH3COO﹣ )> c( Na+)> c( H+)> c( OH﹣ ),故 C错误; 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 pH=5的混合溶液中 c( Na+) =c( NO3﹣ ),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明确盐类水解的应用及质子守恒、电荷守恒即可解答,注意选项 D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9.对下列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图 ① 可判断反应的 △H < 0 B.根据图 ② ,除去 CuSO4溶液中的 Fe3+,可加入 CuO调节 pH至 3~ 5 C.图 ③ 可表示压强( p)对反应 2A( g) +2B( g) ⇌3C( g) +D( s)的影响 D.图 ④ 可表示向醋酸溶液中通入氨气时,溶液导电性随氨气量的变化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专题】 图像图表题. 【分析】 A、根据图 ① 可知,交点之前,反应未达平衡,交点时处于平衡状态,交点后增大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比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据此判断; B、由图可知, Fe3+在 pH=3左右沉淀完全,此时铜离子不沉淀, pH=5时 Cu2+开始沉淀,故可以加入适量 CuO,调节 pH值至 3~ 5,除去 CuSO4溶液中的 Fe3+; C、由图 ③ 可知, p2到达平衡时间短,说明压强 p2> p1,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D、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成正比. 【解答】 解: A、根据图 ① 可知,交点之前,反应未达平衡,交点时处于平衡状态,交点后增大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比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可判断可逆反应 A2( g) +3B2( g) ⇌2AB3( g)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 A错误; B、由图可知, Fe3+在 pH=3左右沉淀完全, 此时铜离子不沉淀, pH=5时 Cu2+开始沉淀,故可以加入适量 CuCO,调节 pH值至 3~ 5,使铁离子转变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 CuSO4溶液中的Fe3+,不引入杂质,故 B正确; C、由图 ③ 可知, p2到达平衡时间短,说明压强 p2> p1,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对可逆反应 2A( g) +2B( g) ⇌3C( g) +D( s),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故图象 p2应表示使用催化剂,故 C错误; D、醋酸是弱电解质,向醋酸中通入氨气,醋酸和氨气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故 D错误 ;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图象分析题,注意分析图象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图象的变化,结合规律来解答问题,中等难度. 10.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 200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 .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 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 A. H2SO4浓度为 mol•L﹣ 1 B.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 FeSO4 C. OA段产生的是 NO, AB段的反应为 Fe+2Fe3+═3Fe 2+, BC 段 产生氢气 D.原混合酸中 NO3﹣ 物质的量为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图象可知,由于铁过量, OA段发生反应为: Fe+NO3﹣ +4H+=Fe3++NO↑+2H 2O, AB 段发生反应为: Fe+2Fe3+=3Fe2+, BC段发生反应为: Fe+2H+=Fe2++H2↑ . A.根据铁和硫酸的反应中铁的质量来确定所需硫酸的量,进而确定硫酸的浓度; B.铁先与硝酸反应,之后铁与铁离子反应生产亚铁离子,最后是铁和硫酸反应,铁单质全部转化为亚铁离子,硝酸全部起氧化剂作用,没有显酸性 的硝酸; C.铁先与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与铁离子,之后铁与铁离子反应生产亚铁离子,最后是铁和硫酸反应; D. OA段发生反应为: Fe+NO3﹣ +4H+=Fe3++NO↑+2H 2O,硝酸全部起氧化剂作用,根据铁的物质的量结合离子方程式计算. 【解答】 解: A.反应消耗 14g铁,也就是 =,所有的铁都在硫酸亚铁中,根据硫酸根守恒,所以每份含硫酸 ,所以硫酸的浓度是 ,故 A正确; B.硝酸全部被还原,没有显酸性的硝酸,因为溶液中有硫酸根,并且铁单质全部转化为亚铁离子,所以溶液中 最终溶质为 FeSO4,故 B正确; C.由图象可知,由于铁过量, OA段发生反应为: Fe+NO3﹣ +4H+=Fe3++NO↑+2H 2O, AB段发生反应为: Fe+2Fe3+=3Fe2+, BC段发生反应为: Fe+2H+=Fe2++H2↑ ,故 C正确; D. OA段发生反应为: Fe+NO3﹣ +4H+=Fe3++NO↑+2H 2O,硝酸全部起氧化剂作用,所以原混合酸中 n( NO3﹣ ) =2n( Fe) =2 =,故 D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以图象为载体,考查有关金属和酸反应的计算题,难度较大,关键根据图象分析各段 发生的反应,注意与铁的反应中硝酸全部起氧化剂作用 11.工业上制备高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SiCl4( g) +2H2( g) ═Si ( s) +4HCl( g)△H=+Q kJ/mol ( Q> 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 SiCl4的转化率 B.若反应开始时 SiCl4为 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 Q kJ C.反应至 4min时,若 HCl浓度为 ,则 H2的反应速率为 ( L•min)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 ,生成的 HCl通入 100mL 1mol/L的 NaOH溶液恰好反应 【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A、从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B、注意反应的可逆性; C、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 D、根据方程式计算生成 HCl的物质的量. 【解答】 解: A、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则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SiCl4的转化率减小,故 A错误; B、该反应为 可逆反应, 1molSiCl4不能完全转化,达平衡时,吸收热量小于 QkJ,故 B错误; C、反应至 4min时,若 HCl浓度为 ,则 v( HCl) = =( L•min),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 v( H2) = v ( HCl) = ( L•min)=( L•min),故 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当反应吸收热量为 ,生成 HCl的物质的量为4= , 100mL1mol/L的 NaOH的物质的量为 1mol/L=0. 1mol,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恰好反应,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反应的可逆性,选项 B是解答中的易错点.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 pH=7时, c( SO42﹣ )> c( NH4+)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c1和 c2, pH分别为 a和 a+1,则 c1=10c2 C. pH=11的 NaOH溶液与 pH=3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D.向 ,则溶液中 增大 【考点】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 ph的计算;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 A、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量相等判断硫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关系; B、醋酸的浓度与醋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不等; C、醋酸是弱电解质,醋酸的浓度远远大于氢离子浓度,根据酸碱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判断石蕊试液的颜色; D、根据硫酸铵对氨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 pH=7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呈电中性,所以阴阳离子 所带电量相等,所以 2c( SO42﹣ ) =c( NH4+),故A错误; B、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所以醋酸的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c1和 c2, pH分别为 a和 a+1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