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5Cl2↑+2MnCl 2+8H2O 对实验现象的 “ 解释或结论 ” 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a处变蓝, b处变红棕色 氧化性: Cl2Br2I2 B c处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C d处立即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D e处变红色 还原性: Fe2+ Cl-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解析】A. Cl2分别与 KI、 NaBr作用生成 I Br2, a处变蓝、 b处变橙色,可证明氧化性: Cl2> ICl2> Br2,无法证明 I2与 Br2之间氧化性的强弱,故 A错误; B.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 H+使试纸变红, 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试纸褪色,则 c处先变红,后褪色,能证明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质,故 B错误; C. Cl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消耗了氢氧 化钠红色退去,不能证明生成物质具有漂白性,故 C错误; D. Cl2将 Fe2+氧化为 Fe3+,试纸变为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2++Cl2═2Fe3++2Cl; Fe3++3SCN═Fe( SCN) 3,证明还原性 Fe2+> Cl,故 D正确;故选 D。 20. 某固体 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全是气体, A的分解反应为: 2A B+ 2C+ 2D,现测得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 d,则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2d B. 10d C. 5d D.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 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 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2d , 5mol 混合气体总质量为 10d,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 2molA 的质量为 10 d,所以 A 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5d。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2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A. 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B. 乙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 C. 丙装置:用图示的方法不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 D. 丁装置:先从 ① 口进气集满二氧化碳,再从 ② 口进气,可收集氢气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 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酸性大于硅酸,所以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不溶性硅酸,则该装置能证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故 A 正确; B、橡皮管可使下部的压力转移到上方,从而利用压强平衡的原理使液体顺利流下,故 B 正确; C、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甲、乙两侧水面高度不同,否则水面相同,所以能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 C 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氢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D 正确; 故选 C。 考点: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的相关知识。 22. 已知 X、 Y、 Z、 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部分产物已略去 )。 则 W、 X不可能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D 【解析】 若 W为盐酸, X为碳酸钠,当盐酸少与碳酸钠生成碳酸氢钠,多生成 CO2,而碳酸氢钠与 CO2可相互转化,故 A正确;若 W为 NaOH , X为 AlCl3,过量的 NaOH 与 AlCl3反应 生成 NaAlO2,少量的 NaOH 与 AlCl3反应生成 Al(OH)3,而 NaAlO2 与 Al(OH)3可相互转化,故 B正确;过量或少量的 CO2与 Ca(OH)2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钙或碳酸氢钙,而碳酸钙与碳酸氢钙可相互转化,故 C正确;无论 Cl2是否过量与 Fe反应只生成 FeCl3,故 D错误。 23. 正在火星上工作的美国 “ 勇气号 ”“ 机遇号 ” 探测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有关Fe2O3及硫酸盐的信息,以证明火星上存在或曾经存在过 H2O。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硫酸盐都易溶于水 B. 检验红砖中的红色物质是否是 Fe2O3的操作步骤为:样品 ―→ 粉碎 ―→ 加水溶解 ―→ 过滤 ―→ 向滤液中滴加 KSCN溶液 C. 分别还原 a mol Fe2O3所需 H Al、 CO物质的量之比为 3∶2∶3 D. 明矾含有结晶水,是混合物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 A、硫酸钡难溶于水,错误; B、氧化铁难溶于水,滤液中没有三价铁,错误; C、 1 mol H 1mol Al、 1mol CO 做还原剂分别转移电子 2mol、 3mol、 2mol。 根据电子守恒,需要物质的量分别为 3mol、 2mol、 3mol ; D、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 考点:考查物质分类、性质、电子守恒。 24. 向 Fe2(SO4) CuCl2混和溶液中投入足量的铁粉充分 反应后,得到的固体经过滤、干燥、称重,若所得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的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溶液中 c(SO42- )与 c(Cl- )之比为: A. 3︰ 14 B. 1︰ 7 C. 2︰ 7 D. 3︰ 2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 Fe+ 2Fe3+ =3Fe2+ ①, Fe+ Cu2+ =Fe2+ + Cu ②,所得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的铁粉的质量相等,说明 ②增加的质量等于 ①消耗的铁的质量,设①中消耗铁 1mol,则 n( Fe3+) =2mol, Fe+ Cu2+ =Fe2+ + Cu △ m 56 1 64 8 n(SO42): n(Cl)=3: 14 56/8 56 c(SO42): c(Cl)=3: 14,选项 A 正确。 考点:考查铁的性质、化学计算。 25. 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反应情况正确的是 A. 含 mol KOH和 mol Ca(OH)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 CO2 B. 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 C. 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溶液 D. 向含有少量氢氧化钠的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 A、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 化碳,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钡,沉淀溶解,不选 A; B、碳酸氢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后沉淀不变,选 B; C、硫酸铝钾和氢氧化钡反应先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铝,后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钡,沉淀溶解部分,最后沉淀量不变,错误,不选 C; D、加入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氢氧化铝溶解,生成沉淀和溶解沉淀需要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比为 1:3,错误,不选 D。 考点:碱的反应,图像分析 二、非选择题 26. 化学与人 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能源、环境、材料以及日常生活等都离不开化学。 (1) 铝热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用途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其中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 铝制品因为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而经久耐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