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xx-20xx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内容摘要:

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达老爷子做了件蠢事。 达老爷子似乎也 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达家做一天活。 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达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 于是达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向达老爷子讨说法,达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 小儿子担心:“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 ”达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活计。 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 结果长丰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长丰镇又恢复了原样。 但是,达爷子的名声迅速在半年里变得臭 不可闻,人们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 这一年达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 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一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大家惊奇地听着。 “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欺,所以我恨透了讨饭。 ”达老爷子沉痛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 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 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给长丰镇增加一批乞丐„„” 说罢,溘然长逝。 达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达家孩子不孝,但达家人不在意。 几十年后,达家还在,子孙兴盛,还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宿命,相继败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20年 4期,有删节)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饥民流落 “ 铁公鸡镇 ” ,吝啬的达老爷子将开粥棚。 但是达老爷子规定,饥民领粥时必须先干活再 磕头,那米少糠多的粥引起了饥民和家人的不满。 B.达老爷子施舍遭骂 , 他也意识到自己做得过分了,于是不得不改规矩,变磕头为干活,并遣走佣工。 C.水灾过后,达老爷名声臭不可闻,临终之语却让家人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D.达家为老爷子的丧事办得非常寒酸,让镇子上的百姓们议论纷纷,这反倒让达家在几十年后子孙兴盛。 E.这篇小说的内容涉及 “ 勤俭持家 ”“ 行善亦有道 ” 的主题,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 语言质朴通俗,读来令人沉思良久,受益颇多。 ( 2) 小说中的“小儿子”出现了两次,请简要分析这个角色在小 说中的作用。 ( 6分) ( 3)请分析小说中达老爷子的形象。 ( 6分) ( 4)小说的最后两段点明了题旨,尤其是达老爷子临终那番话启人深思,请结合传统文化,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自己的理解。 (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完成 ( 1)~( 4)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柳诒徵妙语讽世 梅子 柳诒徵生于 1880年, 1915年受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员,南京高师改为东南大学后,续任教授,后在东北大学、北京女子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等校 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柳诒徵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上海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委员等职。 柳诒徵学识渊博,儒雅通达。 曾与柳诒徵同在东南大学,并 “ 素以平生风义兼师友与之相期 ” 的吴宓曾称许柳诒徵说,东南大学之教授人才, “ 以柳先生博雅宏通,为第一人 ”。 柳诒徵在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时,平素给人的印象是清癯面孔,疏落长须,身着长袍马褂,仪态潇洒,神情悠然,望之若神仙中人。 学生见面行礼,他总是拱手作答,甚为谦和,且言语幽默诙谐,令人莞尔。 抗战期间,江苏省政府迁至兴化,一天,柳诒徵有事与一随从一起入兴化城,岗哨卫兵 照例盘问其居住地址,柳诒徵一时想不起来,哨兵斥之离去,柳诒徵窘急之下,手指北门城内建设厅厅长住宅,哨兵始准其随从入城通报,由建设厅厅长亲到北门迎接后方得进城。 后江苏省主席等人向他道歉,柳诒徵却连连夸奖哨兵训练有素,恪守职责,并自嘲说: “ 这是报应,我当老师时常给学生吃鸭蛋,此次我连吃三个鸭蛋。 ” 说毕大笑。 当年一 “ 新学者 ” 对前辈柳诒徵说,线装书陈腐不堪,对新社会简直一点用处都没有,不如付诸一炬。 柳老回答: “ 你这样的提倡,我也非常赞同。 但我有一建议,这行动不做则已,要做须做得彻底。 否则这儿烧了,他处没有烧, 还是起不了大作用,务使全国一致,把所有的线装书统统烧光。 且这样还不妥善,因为我国所藏线装书虽然烧掉了,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尚有很多珍藏,最好动员他们也如法炮制,烧它个干净。 否则外国尚有很多汉学家钻研汉学,倘使他们来华,在经史子集上提出问题,和我们商讨,我们瞠目不知所对,这未免贻笑国际,太难为情了。 ” 说得那 “ 新学者 ” 面红耳赤而去。 抗战胜利后,柳诒徵选聘为江苏省参议员,凡关乎国计民生之事,他总是仗义执言。 一次开会时,江苏省省主席及各厅厅长均列席被质询。 当时教育厅厅长为一件事指责议员吹毛求疵,柳诒徵当即而起,手指该 厅长声色俱厉地斥责说: “ 你是我在高等师范时的及门学生, 何以这样糊涂,不明白民主精神。 你须知道议员是代表民众行使神圣的任务,你们不过暂时负一时治权责任,应当小心,敬听代表的意见。 没有民主修养就不配列席会议,就不配做民主国家的官吏。 ” 教育厅厅长被训斥得张口结舌,不知所对,全场则掌声不已。 柳诒徵淡泊功名利禄,痛恨官场腐败,誓不做官,以执教著述,清正自守。 1942 年国民政府成立 “ 礼乐馆 ” ,蒋介石欲借重柳诒徵的德望,让教育部请柳老主持,柳老说: “ 世风日下,礼崩乐坏。 老朽之躯,不堪重负。 请另觅能者。 ” 蒋介石又让柳门弟 子陈训慈之兄长陈布雷出面,也被柳诒徵婉言谢绝。 1956年 2月,柳诒徵因病逝世,享年 76 岁。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性格、品格等方面的内容,引用吴宓的话,增强了文章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