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制钢制氧厂安全管理标准制度汇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意见。 二、设备事故分类 一般事故: 1)单机修复费用在 500~20xx0 元。 2)发生设备故 障使生产 系统停机 4 小时以上, 24 小时以下者。 较大设备事故: 1)单机或系统修复费用在 20xx0 元以上, 100000 元以下。 2)发生设备故障使设备或系统停机 24 小时以上。 重大设备事故: 1)单机或系统修复费用 100000 元以上。 2)发生设备故障使生产系统停机 72 小时以上。 三、设备责任事故的处罚标准 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者,分别给予 100元经济处罚,严重者给予除名。 发生一般设备责任事故,按以下标准处罚,厂长、设备厂长 50 元,责任人 20 元,班长 30 元。 23 发生较大设备事故,按以下标准处罚,设备厂长 100元,班长 70 元,责任人 50 元。 重大设备责任事故,按以下标准处罚:设备厂长 200元,班长 150 元,责任人 100 元。 防火、防爆制度 建立厂三级管理组织,厂设消防委员会,班组设安全员,车间成立义务消防队。 生产厂房和生产工地内的易燃物应随时清除。 使用明火作业时应在远离易爆易燃物的地点进行,如客观条件限制必须在易燃易爆地点进行时要有必要的防范措施,经安全处批准后方可进行。 车间内的道路和出入口不要堆放堵塞交通要保持道路畅通。 车间不能过多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如确因工作需要,要按规定储存,同时要放在安全地点,并在库内设专人负 责保管。 机械设备要有牢固和导电良好的接地装置,防止静电起火,所有电气设备设施除电工外,其他人员不得乱动。 不得自设电炉子、 电烤和其它电热取暖设备。 建立防火制度,划分防火责任区,明确防火责任者和重要部位。 消防器材妥善保管和使用。 24 保证消防工具完备好用,任何人不得擅自将消防器材用到与消防工作无关的地方。 1消防工具不得损坏,对损坏者根据情节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和经济制裁。 库房防火制度 保管好仓库的防火器材,性能状态良好,摆放位置合理,并做到会使用。 仓库内外禁止烟火,杜绝 库内吸烟, 杜绝院内弄火,发现吸烟者罚款 50 元。 严禁物品混合摆放,领用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火灾发生。 加强保管员防火意识,经常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库房必须设置防火标志,做到防火标志摆放位置明显、易读,不得随意搬动。 氧气、氮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保证企业、社会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氧气、氮气事故发生,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控制处理,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定此预案。 一、 厂区基本情况 鸡西北方制钢有限公司制氧厂生产氧气 10000 立方米 /小 时,氮气 220xx 立方米 /小时,职工人数 46 人,占地面积 25 3000 平方米,周边纵向 200 米,横向 150 米,距厂外 500 米居民 250 户:相邻单位有炼钢厂、供应处、钢铁公司办公楼、带钢厂,距厂外 1000 米范围内居民 200 户。 本单位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 二、氧气、氮气危险目标数量及分布图 鸡密铁路 氧气危险目标 9 个,氮气危险目标 1 个 三、指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制氧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总指挥:辛延明 副总指挥: 滕永华 安全员: 王年 利 钳工班长:韩福才 26 运行班长:李延池 吕延生 殳元林 贾福廷 职责: 指挥部: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上级汇报和友 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总指挥:组织全厂的应急救援和总结事故经验教训。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 车间主任: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 工 艺安全员:协助总指挥做好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理。 设备技术员:负责协助总指挥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 运行班长:负责事故处置生产系统开停车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钳工班长:负责带领全体机修人员对工程抢险抢修工作。 四、装备及通讯网络和联系方式: 针对危险目标,结合实际配备灭火器 10 台,消防水栓一个,空气呼吸器 2 台(现存放保卫处,由安全员负责联系 27 及使用)。 网络联系方式: 姓名 办公室 住宅 手机 辛延明 2312092 2319426 13946879948 滕永华 2312044 13946860216 王年利 2312093 13895944009 韩福才 13846016512 李延池 13846067390 吕延生 13846024556 殳元林 13895947659 贾福廷 13846043562 赵杰 13836599280 五、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任务和训练 工作任务 负责全厂应急救援,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灭火、疏散、开停车调配、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抢救受伤人员 以及供应生活必需品救援物资、防有害物资扩散工作。 训练 定时间、定制度、有组织、有计划的以“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 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模拟训练演习, 28 每月 20 日一次受伤人员模拟训练。 每年 11 月中间一次防火、医疗救护、人员疏散演练。 六、预防事故措施 利用“逢八会”对职工进行经常性应急救援常识教育,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 24 小时值班制度,夜间由行政值班 负责生产安全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处理。 检查制度。 每月由厂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召开一次指挥组织成员和各救援队负责人会议,检查上 季度工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整改。 配足配齐抢险抢修工具、灭火设备等。 七、应急事故处理 大量氮气泄漏。 A、 指挥部立即进入紧急状态,组织工程抢险抢修,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堵漏排险。 B、立即组织医疗队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 C、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和转送医院工作。 D、立即有组织的紧急疏散与抢修无关的人员,作好警戒、道路管制。 E、情况严重时引导居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并在建 29 筑物上面安装明显的“风向标”(最高点) F、指挥部立 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并请求地方有关部门支援,同时组织人员联络引导并告知注意事项。 爆炸、火灾事故处置 A、指挥部进入 紧急状态,立即组织消防队到达现场,开展火灾扑救工作。 B、立即组织医疗队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进行受伤人员的抢救,转送医院工作。 C、立即组织紧急疏散与抢救无关的人员。 D、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必需品的供应和转送医院工作。 E、严重时引导居民撒离到安全地。 F、指挥部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并请求地方有关部门支援抢险救援工作,同时组织人员联络引导并告知注意事项。 八、现场医疗救护预案 车间建立抢救小组,每个职工掌握熟练心肺复苏术,一旦发生事故,出现伤员,在第一时间内做好自救、互救,发生化学灼伤时,在现场要用清水进行足够时间清洗。 组织技术骨干成立一支应急 抢救队伍。 掌握了解危险目标及危险物资性质。 熟知危险目标路线。 30 配备空气呼吸器 2 个(存在保卫处)。 九、紧急安全疏散 在制氧厂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时,对厂区及居民安全构成威胁时,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对与事故救援无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在厂区内最高建筑物上设立“风向标”,疏散安全处位于上风向。 同时指挥部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 联系,引导居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液氧排放、灌装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为了保证北钢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制氧厂及附近居民的绝对安全,加强制氧厂液氧排放和液氧灌装安全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一 使用喷射蒸发器排放液氧时: 排放前安排专人到排放地点现场监护,其它人员不得进入排放现场周围 10 米内,现场监护人员不得仰视排放物,防止未挥发液氧落到面部。 同时将制氧车间大门关严,防止氧气窜到车间内。 排放液氧时慢慢开启喷射蒸发器阀门,其开度大小应以空压机出口压力不低于 为限,然后开液氧排放阀 PF118,其开度大小以液氧在喷射蒸发器不下流液体为准。 排放完毕时先关闭 PF118,待喷射蒸发器无液氧时,缓慢关闭其阀门。 31 二 向液氧贮槽排放液氧时: 贮槽内压力应低于 60KPa,贮槽充满率不得大于 95%。 三 向液氧槽罐车排放液氧时: 在车辆进厂前,制氧厂应设有专人和买液氧方共同检查,确认车辆和现场符合安全工作条件,经门卫同意后,液氧槽罐车方可进入厂内,停靠液氧灌装排放接口处。 拉液氧槽罐车停到液氧排放接口处后,必须首先熄火 10 分钟后,液氧槽罐车开始泄压,罐中压力低于 60KPa后方可通知操 作人员缓慢打开 PF119 阀门,进行排放灌装。 槽罐车充满率不得大于 90%。 液氧排放灌装完毕后,先关闭 PF119 及灌装车下的阀门待周围氧浓度接近于大气中氧气浓度后(时间最少 20分钟)方可起动灌装车,及时驶离制氧厂。 从车辆进厂至驶离,制氧厂应设有专人和买液氧方共同全程监护。 四 特殊情况下液氧可排放至排液坑: 排液坑周围 10 米范围内严禁人员逗留。 如发现违反上述规定之一者,视情节轻重给予 300500元罚款。 充装车间氧气浓度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高 浓度的氧气为三级毒性气体,可使人产生肺型和神经性 中毒。 长时间呼吸 40%— 60%浓度的氧气人体胸腔会有灼 32 热感,呼吸困难,严重时造成肺水肿。 呼吸 80%浓度以上的氧气会产生肌肉抽动、面色苍白、心动过速、昏迷等症状,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 为了保证氧气充装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充装车间每天作业前后要对车间氧气浓度做二次以上分析并记录。 车间内氧气浓度不大于 %可采用自然通风,每小时通风次数应大于三次,氧气浓度大于 %时要采用强制通风,每小时通风次数应大于七次。 氧气浓度大于 %时不得进行生产作业。 氧气浓度分析仪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定期校验。 必要 时可启动氧气、氮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气瓶充装及运输安全管理规定 一、气瓶充装 钢印标记、颜色标记不符合规定,对瓶内介质未能确认的不准充装。 附件损坏、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不准充装。 瓶内无剩余压力的不准充装。 超过检验期限的不准充装。 经外观检查,存在明显损伤,需进一步检验的不准充装。 33 气瓶部件沾有油脂的不准充装。 气瓶首次充装或定期检验后的首次充装未经置换的不准充装。 二、 气瓶 运输 应有专人负责气瓶安全检查工作。 运输和装卸气瓶时,必须配戴好瓶帽和防震圈,轻装轻卸,严 禁抛、滑、滚、碰。 吊装时,严禁使用电磁吊车和金属链绳捆扎。 采用车辆运输时,气瓶应妥善固定。 立放时,车厢高度应在瓶高 2/3 以上,卧放时,瓶阀端应朝向一方,钢质无缝气瓶不得超过 5 层,且不得超过车厢高度。 氧气瓶不得与其他可燃性气体瓶以及可燃物品同车混载。 氧气贮罐泄漏抢修安全 作业 预案 氧气贮罐 是制氧厂 A 级危险源,一旦泄漏会有巨大隐患,特制定本抢修安全作业预案。 各参加抢修单位必须成立安全监督小组,对抢修全过程实行安全监督,各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作业过程的安全监督工 作。 各参加抢修单位必须制定抢修施工方案和相应 34 的安全措施,检修人员要明确任务,熟知危险因素,掌握防范措施和应急对策。 凡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和使用劳保用品。 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按规程作业。 与氧气管网相连的阀门必须确认关闭无泄漏。 严格动火票制度,经化验合格后方可进行。 更换的氧气阀门管件必须严格脱脂清洗。 氮气放散和管道吹扫时,严禁人员站在吹扫 口正面,氧气放散时,要禁止一切火源并配备消防器材。 必要时启动制氧厂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逢八安全活动日制度 每月的 8 号、 18 号、 28 号为厂安全活动日。 一、 活动内容: 8 号为每月的安全教育日,内容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北方制钢制氧厂安全管理标准制度汇编(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