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茶园无公害防虫五法内容摘要:

2、尺蠖、茶刺蛾、卷叶蛾、细蛾、谷蛾、茶狗子、金龟子、象甲、蝗虫、肓蝽、网蝽等多种害虫都是鸡群的好饵料。 生产数据表明,放养鸡群的茶园可降低用药量 80%以上,可节省鸡饲料 50%以上,每年每亩茶园节省用药成本 55 元以上。 鸡捕食害虫长势快,肉质好,鸡瘟、禽霍乱等传染病极少发生。 另外,鸡还取食嫩草,鸡粪可肥茶园,鸡群频繁活动还能减少杂草丛生,促进茶园株间通风透光,一举多得。 块散、远近高低不一,点灯诱杀害虫效果差,推广难度大。 近几年,一些地方推广点灯诱杀害虫,不仅节省了施药用工,防效也十分理想。 据茶园调查,凡点灯地块基本上不需用药物防治,特别是对趋光性强的蛾类害虫防效良好。 点灯诱杀害虫对植株、鲜叶、 3、土壤没有污染和农药残留,平均每亩茶园直接费用为 10 元15 元,比常规用药物防治节省费用 40 元以上。 茶园点灯诱杀具有省工、省力、防效好等多个优点。 量的高低取决于鲜嫩叶数量的多少。 大多数害虫只危害鲜叶,造成减产,降低品质。 为减少对鲜叶的喷药次数,促进鲜叶生长,在生长培管上改常规的一年一修剪为一年多次修剪。 这样既有利于整形、增加采摘面积,又有利于芽叶生长整齐一致,同时又剪除了上部病虫枝叶。 多次修剪应根据不同季节进行。 春茶在萌动前一个月重修剪一次;夏季是害虫发生与危害重要时期,夏茶分别在采摘前和采摘后进行二次修剪;秋茶在 8 月上旬修剪一次。 通过修剪破坏了害虫的栖息场所,同时又改善了茶园生态环 4、境,从而可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地荫蔽、产量低、树势弱、病虫多的老龄茶园,药物防治效果差,对这类茶园采取台刈更新办法,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树生长。 方法是:在春茶采收结束后,虫害大发生之前,将老龄茶园进行台刈,结合中耕松土、培肥,促进秋后抽枝发叶,以后逐步培育树冠。 台刈后园地通风透光,新发枝梗生长旺盛,虫害大大减轻。 台刈 3 年后定期修剪采摘,产量逐步恢复,使老园变新园。 台刈法是改造低产老龄茶园的有效措施,也是减轻虫害、减少农药残留的良好办法之一。 林害虫较多,防治和管理较为困难。 对此类茶园宜采用生物农药防治,使用时尽量稀配药液,时间上选准最佳防治时期,即采摘前 20 天以上施用。 生物农药药效长,残留期短,害虫抗药性弱,防治效果好于常规化学农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