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2、(区)三地的马蹄品种表现出比本地传统栽培种丰产、个头大、抗逆性强等生长特性,适应引种。 3、开排灌沟:乐昌传统的栽培方法是不开排灌沟,或者将排灌同用,采用该方法,一是局部出现病株,病菌将随水流扩散到整个田块,使整块田的杆株感染病菌,从而发病。 科学栽培模式是将排灌沟分开,防止串灌、漫灌,以防病菌随水流扩散。 二、科学施用肥料1、重施基肥:基肥以猪、牛栏粪为主,每亩施用 20002500 公斤,另加过磷酸钙 25 公斤,碳铵 25 公斤;如果猪、牛栏粪不充足可用早稻稻秆代替。 2、辅助追肥:马蹄整个大田生长过程需追肥 4 次,分别为插后 10 天每亩施用尿素 5 公斤,插后 20 天每亩施用尿素 15 3、公斤,插后 40 天施用三元复合肥(3个 15)30 公斤加硫酸钾 5 公斤,插后 50 天每亩施三元复合肥 20 公斤加硫酸钾5 公斤。 三、科学使用农药防虫治病马蹄白螟是马蹄的主要害虫,其幼虫蛀食茎杆,致茎杆变褐腐烂,最后整株枯死。 杆枯病,又称马蹄瘟,当地又叫红叶病,是马蹄最主要的病害。 该病属真菌性病害,来势迅猛,扩展快,使马蹄杆成片枯死,呈火红状。 1、白螟防治策略:一是马蹄育苗秧中用 3%米乐尔颗粒防治,移栽前用 90%杀虫单防治一次,并将种苗上未孵化的卵块摘除;二是本田中主防三代压制四代,一般在 8 月上旬马蹄移栽成活棵后,田间出现白螟成虫立即防治一次,在白螟孵化高峰期和低龄幼虫高峰期各喷一次,药剂可用 3%米乐尔颗粒或 98%巴丹或 90%杀虫剂等,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以提高防效。 2、杆枯病防治方法:一是药剂处理马蹄球茎和马蹄苗。 用 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50 倍液或 50%甲基拖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在育苗前把球茎浸泡在药液中 1824 小时,定植前再用药液浸泡马蹄苗 18 小时,对控制该病害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抓住防治适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 当发现少量病株,即可选用 77%可杀得、25%多菌灵、10%世高等农药喷雾防治,10 天后再喷一次,连喷 23 次,雨后及时补喷。 专利查询。马蹄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相关推荐
2、果盛期可结合打药叶面喷施 素+酸二氢钾+磷酸钙,防止早衰,延长采收期,增加后期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傍晚喷施最好。 2、合理整枝打杈在门茄下部叶的叶腋间容易萌发侧枝。 因此门茄坐住后要及时去掉门茄以下的侧枝,保留二叉状分枝。 在茄子生长的中后期,门茄以下老叶全部打掉,主要目的是减少养分的消耗,有利于通风,并可减少病害的发生。 定植密度在每亩 1800左右的地块可不整枝,任其自然分枝结果。 3
2、3 公斤和 1528 公斤,分别比对照东农 303 减产 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 1591 公斤,比对照东农 303 增产 南方冬作组块茎亩产分别为 1702 公斤和 1437 公斤,分别比对照东农 303 增产 两年平均亩产 1570 公斤,比对照东农 303 增产 2005 年早熟中原二作组生产试验,块茎亩产 1902 公斤,比对照东农 303 增产 该品种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
2、连喷 23 次可达到理想防效。 二、早疫病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薯块也能受害。 该病的发生早于晚疫病,一般从下部老叶首先发病,开始在叶片上形成褐色的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又具有同心轮纹的暗褐色病斑,故又称轮纹病斑,病斑与无病组织界限分明,严重时叶片干枯。 2、薯块感病后,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略有下凹,薯肉变成褐色,干腐,下面有一层木栓化组织。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增施肥料
2、果去皮除核取果肉打浆,78下杀菌 20 分钟保存备用,或芒果去皮加糖保藏,用时除核打浆、热杀菌。 椰子削外衣和去种皮,取椰肉刨丝,或切碎、打浆榨取椰奶,杀菌、低温保藏备用。 (2)原料混合均质:先将称好的稳定剂与其 10 倍重量的糖混合均匀后,加水混合溶解,浸泡备用。 甜炼乳、全脂奶粉、稀奶油加适量水一起混合均匀后加入溶化好的奶油和准备好的稳定剂、剩余的白砂糖,共同混溶加热至 65